南宋大臣史嵩之生平简介史嵩之是怎么*的( 七 )

蒙古兵退,派遣使臣来宋,诱说南宋投降 。理宗又想以对金议和的办法对蒙求和 。史嵩之本主议和,自然更能吃透理宗的意图,竭力附和议和 。右司谏曹豳指责史嵩之“以和误国” 。但理宗与史嵩之观点一致,就派遣通好使,去与蒙*谈和 。
这些年襄阳一直是南宋朝廷最关注的地方,史嵩之的大小作为,不但在众大臣的视野中,也有理宗的视野中,一方面是史嵩之在襄阳有稳固地位,另一方面反对史嵩之的大臣们连续不断的上奏,把史嵩之炒得火热,这些都在为史嵩之进相位奠定基础 。其实自从郑清之罢免后史嵩之就有意于相位了,他平时很少做诗,却有《中秋对月》中这样写道:“一片瑶光万里开,停杯追忆谪仙才 。寻常明月不易见,如此中秋能几来?零落故人非白社,登临何地不瑶台 。欲招黄鹤临风去,为问霓裳安在哉?”史嵩之企望史氏能重新得到宠爱,更企望自己能成就一番事业 。
嘉熙四年三月,史嵩之被皇上召回临安,拜右丞相,由此挂衔宰相,封公赏爵,实现了他多年振兴史氏的愿望 。他《宴琼林苑》诗中说:“鸣跸高登秋暮天,西郊辇路直如弦 。梨园花覆千*醉,愈觉君恩湛湛然 。”
史嵩之大权在握,为了筹画前哨江防,他迫令征集渔舟 。当时有一叫康植的大臣出来反对说:“令征渔舟,渔民无以为生,万万不可 。”史嵩之劾奏将他贬为江陵酒* 。
嘉熙行政,最终形成了乔行简、李宗勉、史嵩之三驾马车的格局 。当是人们的评价是:“乔失之泛,李失之狭,史失之专” 。
淳祐元年,蒙古太宗窝阔台**,蒙古对宋的和议停顿,战争也暂时告一段落 。史嵩之进《玉斧箴》,又挤掉了乔行简,独自柄国 。
大臣高斯得上奏,请求择才与史嵩之并相,史嵩之很恼怒,就指使他的党羽说高斯得叔父兄子不可以同在朝,于是高斯得就通判绍兴 。
淳祐二年,《四朝帝纪》一书写成,史嵩之企图改掉高斯得所草的《甯宗卷》中对于济王的评论,高斯得竭力辩护,然而书己被更改了,李心传只好将高斯得所草的藏起来,并写上:前史*高某撰 。史嵩之就将《四朝帝纪》进献,同时又进献了《孝宗经武要略》、《甯宗实录》、《日历》、《会要》、《玉牒》等,史嵩之升金紫光禄大夫,封永国公 。
当时史嵩之在相位正十分过瘾,他在《雪后》诗中这样写:同云收万里,斜日已三竿 。有鸟皆潜迹,无风尚送寒 。晴檐如下雨,枯涧忽鸣渊 。渐觉山河复,方知世界宽 。
史嵩之是一个敢作敢为的人,一旦发现有人对自己的事业构成阻力,就会果断行事,不惜一切去加以除去 。淮西制置使杜杲虽然在解庐州之围时为史嵩之争了荣誉,但由于杜杲上奏表示和谈只是蒙古的诡计,曾令史嵩之十分难堪,因此杜杲成了史嵩之首当其冲的打击对象,他指使台谏弹劾杜杲,杜杲遂被夺去兵权,无意仕途,终老田园 。史嵩之入相时,曾召师雍(史弥远弟子,但不与史弥远合作)审察,并秘密示意主动与他改善关系,然而师雍不领情;史嵩之迁师雍到粮料院任职,并说:“粮料院与相府密迩,所以相处 。”师雍还是不领情 。嵩之独相后,博士刘应起首先上奏论史嵩之的过失,理宗被说动了,想驱逐史嵩之 。因为师雍与刘应起友好,所以史嵩之怀疑是师雍在中间作梗,就指使御史梅杞攻击师雍,朝廷就差师雍知兴化*,不久又改知邵武* 。富阳人道士孙守荣,号富春子 。曾遇到异人,异人授他一支铁笛,他常常吹着笛在市中行走 。后修道有成,能预测遥视 。一次他去拜谒丞相史嵩之,门卫谎称史嵩之午休,不让他进去 。孙守荣当即指出史嵩之正在园池钓鱼,怎么说是在午休呢 。门卫非常吃惊,便入报史嵩之,史嵩之因而会见了孙守荣 。史嵩之颇喜欢孙守荣的言谈举止和仙道风雅;孙守荣则坦陈己见,发生在史嵩之身上的许多事都被他一一说中了,史嵩之不舒服,终于将他贬*在远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