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嵩之(1189年—1257年10月6日),字子由,一作子申,鄞县(今浙江宁波)人 。南宋大臣,尚书右仆射史浩之孙、右丞相史弥远之侄 。
嘉定十三年(1220年)进士,调光化*司户参* 。后任襄阳户曹,历任襄阳通判、京湖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要职,嘉熙四年三月,入朝拜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两淮四川京湖*马(两淮、四川、京湖是当时南宋三大*区,集中了南宋最精锐的部队) 。淳祐四年(1244年),遭父丧,夺情起复,因主和议,为公论所不容,闲居十三年 。宝祐五年(1257年)卒,赠少师、安德*节度使,追封鲁国公,谥号“庄肃” 。德祐初年夺谥 。著有《野乐编》,已佚 。《全宋诗》录其诗 。
后世对史嵩之褒贬不一,他被认为是一个有才能的人、功勋显赫,但同时又被认为是一个追求权力、专横独断之人 。
南宋大臣史嵩之生平简介
早年经历
史嵩之年少时风流倜傥,曾在东钱湖梨花山读书,他所接受的是陆学与吕学中的事功学 。史嵩之行事果断,似乎更喜欢事功学,而不喜欢甚至厌恶朱学人士的迂缓这一套 。一次他与内弟陈埙讲学在山寺,山寺的僧人讨厌他,史嵩之很恼怒,当夜就焚烧其庐而去 。
史嵩之与陈埙从小一起长大,他俩的才气都曾深得丞相史弥远的赏识与喜欢,但对於史弥远的关爱,他们却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
嘉定十年陈埙中进士,他在省试时名列第一 。所以身为舅舅的史弥远就高兴地对陈埙说:“省元是几千人中第一,状元是一百人中第一,让省元初授堂除教授,应当从你开始 。”然而陈埙却不领史弥远这个情,他说:“庙堂上的议论十分尖锐,这种事从我陈埙开始,能够没有嫌疑吗?”陈埙颇如同他的高祖陈禾,最看重的是人的气节而轻视名利,因此他耿直一生,得到了士大夫的高度评价 。
史嵩之呢,虽与陈埙一起成长,但他的志向和处世与陈埙不相同,他注重功利,希望能建功立业,为了达到目标,他可以使尽手段,这也是他遭人唾弃的一个重要原因 。
出仕为*
应当说史嵩之是一个既有远谋,又能干事的人 。嘉定十三年史嵩之中进士,调任光化*司户参* 。不久,身为从叔的史弥远问史嵩之说:“给你换一个新的职位,你想去哪里?”史嵩之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希望能到襄(阳)汉(水)一带去做* 。”弥远听了很高兴地答应了 。襄阳地处在汉水中游南岸,与北岸的樊城相呼应,是扼守长江的屏障,其在南宋的地位至关重要,完全可以用咽喉来作比喻 。然而史弥远虽然在相位日很久了,却其实并不知襄汉的表里 。
史嵩之似乎对荆襄地区作过比较深入的研究,知道这一地方对南宋的重要性 。所以当史弥远问他时,他便能马上作出去襄汉的肯定回答 。
的确南宋立足东南,不能不恃荆襄为上游屏障 。自古以来,没有丢失荆襄而能保东南的,相比而言,南宋如果没有四川还可以立国,但如果没有了湖北襄阳,那麼南宋就无法立国了 。在南宋与金对峙之际,站在南宋,从*事角上看,荆襄上游的意义甚至还超过了两淮 。所谓“有江汉而无淮泗,国必弱,有淮泗而无江汉之上游,国必危 。”荆襄不仅在与金人抗衡上可以作为屏障,即使就南宋内部而言,荆襄也每每可能成为一个隐患 。“据上游之势”的荆襄地区可以给下游的建康、临安构成很大的压力 。东晋南朝时期,据荆襄上游称兵反建康的比比皆是 。可见荆襄既有对上游的屏障作用,又有对下游的消极意义 。这种双重特性都足说明它在南宋政府中的权重 。
於是即调史嵩之为襄阳户曹,遂了史嵩之的心愿 。
经营襄阳
- 这位大臣多次染指皇帝的女人,皇帝为什么没有他?
- 南宋人春节礼单中为何没有名酒:名酒都在何处?
- 岳飞另一面:南宋的地主要佃户每年交租上万斗
- 唐朝死了一个大臣李世民竟然死活都要去哭灵
- 后人对清朝大臣张廷玉的历史评价是怎么样的
- 南宋大臣史浩的作品史浩的著作有哪些
- 南宋:中国历史中的辉煌与挑战 中国历史之最大全常识
- 从晚晴大臣李鸿章卖国看大清国民爱国意识
- 晚清津门官场地震:主和派大臣被大范围贬斥
- 汉武帝尸体遭曝晒:只因为大臣胆小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