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大臣史嵩之生平简介史嵩之是怎么*的( 三 )


史称:他常常密秘将襄阳地理和撤戍增防的机要情况报告给史弥远,於是不到十年就成了襄阳的主帅 。史嵩之在襄阳作出了不少具有战略意义的成绩,应当说是史嵩之自己努力的结果 。
史嵩之努力经营襄阳显然有他自己的抱负,史嵩之成功经营襄阳也的确显示了他有非凡的才能,他花了很大的精力进行屯田,抓住了最关键的问题,为坚固襄阳的防守备足了粮草和兵马 。然后,他耐心地在等待著机会 。
端平入洛
机会不负有心人,绍定六年,蒙古窝阔台汗遣使臣王楫南下来到京、湖,与身为京、湖制置使的史嵩之来商议协同攻金的事,并许下诺言,灭金之後将河南地区归宋廷所有 。史嵩之便奏报朝廷,请予批准 。朝廷经过商议,都以为这一机会不可失掉 。于是就应从蒙古的请求,并乘机雪靖康之耻 。
於是理宗就命史嵩之回复蒙使,愿出师夹攻金国 。经蔡州一战,宋廷刷了会稽之耻,复了齐襄之仇 。这其中自然有史嵩之善於用将士的功劳 。因此这一战给史嵩之带来了无限的声誉,同时也使理宗看到了史嵩之的非凡才能 。
谁知金亡之后,理宗虽然献俘太庙,但蒙古却不践前约,不归还河南地区 。根据当时形势判断,宋蒙早晚必有一战,守将赵葵等因此提出了据关守河的策略 。
金比南宋强,却被蒙古灭亡,现在蒙古掩有金国之地,它的力量少说是南宋的两倍 。以蒙古人的野心,他们想灭南宋也是迟早的事 。如果总结一下金蒙战争的经验,那么金所以能与蒙持续几十年,“据关守河”便是据以对峙的资本 。如果南宋也能够“据关守河”,就等于与金力量联合,这样与蒙古周旋就具备了起码的资本 。所以当“据关阻河,为坚守计”的策略提出后,丞相郑清之表示支持 。但这一战略实在关系到南宋的存亡,于是就拿到朝堂来进行讨论,这时参知政事乔行简及其盟友几乎一致表示反对 。乔行简主和是一贯的,但其实这次反对“据关阻河”,更多的出于乔行简个人的因素,他早有结盟取代郑清之的企图 。端平开政以来,乔行简及其盟友就一直暗中掣肘,或公开反对的 。当时为解决楮币和财政危机,郑清之实行“履亩而税”,而乔行简则马上就以此策使“小民受害”为由,提出了“称提”政策 。史称“换楮一策,虽出於枢臣(乔行简)之寡谋,而清之不能夺其议 。”乔行简结盟十分广泛,包括朝中的四明人,他“欲用袁韶以快其报复之志……布置宾客,络绎京师……兴论造谤,交结左右,转以上闻,谓非行简不足以为相,非袁韶不足以辅之,而訾清之为果不足用也……今涂人之论皆谓小人之谗清之而举行简也,意不在行简而专在袁韶” 。乔行简与袁韶合谋相位是明显的,当时乔行简地位仅次於郑清之,现在在据关守河问题上,他终于与郑清之的貌合神离走到了分道扬镳 。
由于理宗亲自决策,朝廷最终商议发兵入洛 。但发兵入洛能否成功实施,京湖制置使的史嵩之成了关键人物,当朝廷把这一决定告诉史嵩之时,他坚决反对,并上书六条,力陈非策;在两淮*出动之後,理宗以兵部尚书的职位来诱惑他参加,竟也被他一口回绝!
由於史嵩之在襄阳经营了十年,而且颇有用心,在*队中的作用力和影响根深蒂固 。京湖离三京最近,进兵最方便,後勤补给也容易解决,同时京湖不稳必然有碍於兵进三京 。如果撤了史嵩之京湖制置使一职会如何呢!新任一时必然会难以控制京湖局面,对发兵入洛不会有利 。理宗、郑清之觉得,史嵩之还不至於到了置大宋生*於不顾这种地步!他们觉得史嵩之是个重“事功”的人,没有实权给他是休想其有作为的,於是最终还是把端平入洛督粮草这一至关战役的大任交给了史嵩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