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观评价高拱?高拱是个怎样的人( 四 )


康熙七年(1668),新郑知县湖北江陵人李永庚与张居正是“世戚亲旧”,但却没有褒张贬高的偏见,对高拱有着正确的认识 。他指出:
公(高拱)与予乡太岳张公,同以名相,显重当时 。其揆辅表见,勒在史册,皆所称贤豪大人也 。仰典型者,莫不知曰江陵、新郑云 。但江陵威重,新郑笃实,其心同正,……而进江陵者退新郑,进新郑者退江陵,均之不知江陵、新郑者也 。
李永庚认为,高、张虽各有短长,然“其心同正”,都可称为名相贤豪 。如果将其对立起来,就不能真正理解二人 。正如他说:“予生于江陵,且与相国(居正)世戚亲旧,尝悲其事;而诵前史,识往哲,又未尝不雅重新郑,愿为之执鞭也 。”
魏源也指出,高拱等人促成俺答封贡互市的实现,不仅结束了明朝与蒙古各部兵戈相加的战争局面,而且也开创了清朝和平安定的局面 。他说:
高拱、张居正、王崇古,张驰驾驭,因势推移,不独明塞息五十年之烽燧,且为本朝开二百年之太平 。仁人利溥,民到今受其赐 。
张廷玉等人撰修的《明史·高拱传》,一方面称赞“拱练习政体,负经济才,所建白皆可行” 。并对高拱在清整吏治、选储人才、安边强兵等方面的显著政绩给予了基本肯定 。但另一方面又指出高拱持才自傲及其性格缺点:“才略自许,负气凌人”,“性自而傲” 。这一评价,显然是受到了传统的“褒张贬高”的影响所致 。
三、“尚通”、“尚实”的著名思想家
如果说明清时期对高拱的评价,重点在于肯定他的改革功绩和经世才能,是与张居正并驾齐驱的“救时贤相”,那么近现代学者在肯定他的改革政绩的同时,又重点评述了他的“尚通”、“尚实”的气学哲学和实学思想,认为他是明代著名哲学家王廷相气学思想的继承者,是批判宋明理学的“博学精虑的思想家” 。
著名史学家邓之诚先生认为,俺答事件的圆满解决是高拱靖边实践的巨大功绩,指出:
高拱以招致俺答一事为最成功,虽成于王崇古,而主持者则拱也 。隆、万以后,鞑靼扰边之患遂减 。
当然,作为次辅的张居正也有辅佐之功,但起决定性作用的则是首辅高拱 。正如高拱所说:“是举也,非鉴川(王崇古)弘才赤胆,孰能为?非予愚直朴忠,孰肯主?”当前,有些学者在论及促成俺答封贡的功绩时,将其功劳完全归于张居正,而对高拱不置一辞,甚至有意抹煞高拱的功劳,这种看法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
明清史专家孟森指出:“高拱亦政事才,不失为救时良相 。”“隆、万间军事颇振作,高拱、张居正皆善驭将 。”的确,高、张二人不但是杰出的政治改革家,而且都是为相兼帅的著名军事家 。他还指出:“高拱扼徐阶,居正倾高拱,三人皆良相,而恩怨权势之间相轧如此 。”在此,他把三人的矛盾完全归结为恩怨权势的矛盾,虽有不当之处,但把高拱称为“救时良相”、“驭将之才”则是确当的 。
著名思想史专家嵇文甫先生在解放前后对高拱作了深入研究,并发表了三篇具有开创性的论文 。这些论文从实政功绩、学术思想及高、张关系等方面,对高拱作了全面论述 。1943年,嵇先生在其所著《晚明思想史论》中,首先提出了张居正的学术渊源于高拱的著名论断 。他指出:
谁都知道新郑是江陵的政敌 。然而在他们还没有成为政敌以前,他们还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他们同服务于太学,而互以相业相期许 。……江陵有这样一位学侣,互相切磋了好几年,当然不能不受很大影响 。这是论江陵学术渊源和进学历程者所不可不注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