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商业繁荣之谜:食盐专卖成主要财政收入( 二 )


民间商业提供的税收虽然不多 , 但对民间财富的积累、民间商业资本的积聚显然是有好处的 。当然 , 在那个时代 , 民间商人集团的兴起 , 一般并不可能改变或改善周边庞大的农民阶层的地位和命运 。
宋朝沿用唐朝时期创制的两税制 , 即把田租、户税、力役都合并到田租一项里面 , 分夏秋两季征收 , 两税之外不得另征 。换言之 , 百姓已经为各种设施建设交了税 , 政府要兴建各种工程 , 自应该出钱去雇佣百姓 , 不得再行征发百姓做无偿劳动 。但宋朝的两税制的区别在于 , 两税之外户税和徭役是照样征收的 , 而官方给出的解释是:两税制是田租 。
于是百姓虽然已经交过免役钱了 , 但还是得为官府服劳役 , 甚至因为不堪“差役法”的摧残而招致众多家庭破产 。王安石变法 , 废除“差役法”、行“免役法” , 依其本义言 , 堪称一大德政 。以致后来旧党司马光上台 , 全盘推翻新法 , 在废除免役法的问题上 , 也招来同为旧党阵营的苏轼的不满和批评 。
反正老百姓是冤大头 , 没得选择 , 官府想怎么糊弄就怎么糊弄 , 虽然明明已经交过一次的免役钱 , 现在却不得不再交一次钱以求免役 , 能达到这一点已经是求之不得 。帝国官吏的无穷创造力再一次得到表现 。粮食入官仓后 , 可能被老鼠偷吃 , 这个损耗得让老百姓补交 , 即所谓“鼠雀耗” 。
此外还有“支移”和“折变”等名目 。
所谓“支移” , 就是农民交了税粮以后 , 官府说:“这还不行 , 你得给我运输到哪里去 。不想去也可以 , 交钱 。运费按运输距离算 。”甚至有指定运送到千里之外的 。“支移”附加甚至比税粮基数本身还高数倍 。
所谓“折变” , 就是指交税的时候 , 本来应该交粮食和布匹 , 官府要你折成钱交 , 当然 , 折换率是官府说了算 。甚至有更狠的 , 先把粮折成钱 , 再把钱折成绢 , 这样折上个三五回 , 一匹布折出几匹 , 一斗粟折成几斗 , “一掴一掌血” , 生生把小民逼上了绝路 。南宋的布帛折钱 , 开始是一匹两贯 , 后来改为六贯 , 最后折成十贯 。几折之间 , 布帛的实际税率上升了五倍 。
有时官府犯穷了 , 还会提前征收两税 , 秋粮还没收割 , 就收秋税 , 这叫“预催”;今年已经交过了 , 又叫你提前交明年的 , 这叫“预借” 。南宋后期的淳祐八年 , 有些州县连淳祐十四年的两税都预借清了 。
帝国实行盐专卖 , 开始是政府直接生产销售 , 后来改成政府出卖专卖权给私人 , 由他们生产销售 。宋初 , 食盐专卖收入为一千万贯上下;到元丰年间 , 收入翻了一番 , 成了两千万;到蔡京当政时在翻一番 , 到四千万贯 , 这还只是政府出卖专卖权“盐引”所得 , 加上制盐业的劳动跟附加利润 , 已大大超过农业税 。
盐是生活必需品 , 用经济学的说法就是价格弹性很低 , 而且没有替代品 , 价格增加时销售量的减少幅度很小 。低价你得买 , 高价你还是得买 。唐末每年在盐政上年收入几百万 , 已经被批评为价格过高 , 是盘剥百姓 。宋人吃盐想来不会比唐时多多少 , 收入超过这么多 , 只能是提高价格一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