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四大才子之首的徐志摩出身有多显赫?

82年前的11月19日,徐志摩因飞机失事罹难 。他“轻轻的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却把痛惜和追思留在了中国诗坛 。他生于浙江,留学于英美,一生看似与天津毫无关系,但从求学的学子到育人的导师,他与天津也曾有着两段不解之缘 。朱自清曾说过:“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 。”徐志摩作为民国四大才子之首,被誉为“中国的雪莱” 。他出生于江南望族,表弟是金庸,表外甥女是琼瑶 。他少年荣宠,青年得意,与郁达夫同学,师从梁启超,与蒋百里、胡适是莫逆之交 。他也活得坦荡热烈,与鲁迅、郭沫若笔战,与泰戈尔、罗素结为知己 。他的生命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五年,却像烟花一样璀璨 。
徐志摩第一次与天津邂逅是在1916年,当时年少的徐志摩放弃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考入以全英文授课著称的天津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读法律预科,选修的是逻辑学、心理学、中国文学、英国文学等课程,表现出了对文学的热爱 。
【民国四大才子之首的徐志摩出身有多显赫?】第二年夏天该升正式本科了,但北洋大学却撤销了法科,与北大法科合并了,于是徐志摩自然就转入了北京大学,并加修了法文和日文 。也正因为这个机缘巧合,才众所周知地拜了梁启超为师,这段时间的学习使徐志摩的思想境界大为开阔,开启了真正的文学之路 。在涉猎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的同时,也广交了许多朋友,他的诗文开始关注民生疾苦 。不得不说,两个大学法科的合并,可谓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
我们在他的诗集《翡冷翠的一夜》中,看到有一首诗名叫《三月十二日深夜大沽口外》,其中写到“今夜守在大沽口外:绝海里的俘虏,对着忧愁申诉……”正是他对天津的回忆 。这首诗写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初春,当时,孙岳的军队守在天津大沽口以拒奉军 。徐志摩则乘轮船北上,所以在大沽口被迫等了一个星期,于是徘徊在甲板作了这首诗 。此时的徐志摩已经留学归来数年,但文中那种厌恶战乱、渴望自由的现实情怀依旧浓烈,这多多少少也来源于北上生活对他的影响 。
如果说徐志摩与天津的第一段缘分是学生的身份,那么这第二段机缘则变身成为了导师的身份 。1921年以后,徐志摩开始创作新诗,行文飘逸,语言优美,深得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要领 。1922年归国后,徐志摩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在国内引起关注 。
徐志摩一生执拗痴迷地追求现实中的和梦幻里的“爱、自由、美” 。他的这种理想在当时的现实社会里不仅不易开花结果,还常常遭到扼制与摧残 。“理想主义”的碰壁,使徐志摩对黑暗的现实环境产生不满与反抗,同时他也把理想寄托在幻想的世界里 。这种感受也代表了当时一些年轻人的想法,所以当时很多文学青年都是徐志摩的“粉丝” 。
说到天津,当时也新崛起一些年轻诗人,尽管诗歌作品不少,但局限于对外界了解不深,在作品上稍显欠缺,更希望与徐志摩进行交流 。当时有个叫赵景深的年轻人,和几个文学青年在天津发起组织绿波社,影响力逐渐扩大,成为新文学青年的聚会根据地 。如《夜哭》、《他乡》的作者焦菊隐,《晨曦之前》、《魔鬼的舞蹈》、《孤灵》的作者于庚虞等都是学员 。这个社团的成员大多热衷新诗的创作,对徐志摩的“西洋体”诗颇感兴趣 。因此社团的成员都很希望能听一堂这位大师的讲座 。
没想到有些事就这么巧,1923年夏天南开大学开办暑期学校,就是暑假的时候举办系列讲座,果然就把当时刚刚出名的徐志摩邀请来了,讲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近代英文文学》十讲及一次讲演《未来派的诗》 。这大好的机会当然得把握,于是绿波社就决定全体天津总社的会员一起报名听课 。讲座持续两个星期,一共十个小时 。这两种演讲都被赵景深记录了下来,收录在了1925年出版的《近代文学丛谈》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