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蟹能吃吗有多大_蜘蛛蟹能吃吗( 四 )


河蟹:“螃蟹一哥”大闸蟹
古时,普通百姓的饮食风向常被文人雅客们的喜好所引导 。但有趣的是,斩获“皇家认证”又被著名老饕东坡居士狂赞的海蟹,却一直不温不火 。
究其原因,恐怕还与中国文人对淡泊和清雅的钟爱有关 。在大多数墨客看来,淡雅的河蟹才能匹配自己清傲的人生观,天生一副浓烈的海腥味的梭子蟹,显然并不能满足这种追求 。
德国北莱茵河里的中华绒螯蟹(大闸蟹),鳌上浅色的毛表示它刚刚脱壳 。中华绒螯蟹为当地入侵物种 。图/《海错图笔记·叁》
海蟹与河蟹之间的味觉差异,其实完全取决于它们所处的环境 。为了对抗海水的高渗透压,海洋生物的体液必须保持一定的浓度,提升体内氨基酸的含量是它们最常用的办法,梭子蟹体内富含的琥珀酸钠、谷氨酸钠和二甲硫醚维持了它的渗透压,却也产生了浓厚的“海味” 。
相比而言,河蟹所需要维持的体内渗透压小了很多,淡水蟹的腥味来源主要是泥土中放线菌产物——六氢吡啶,这种泥腥虽然也被食客厌恶,但终归比三甲胺的腥臭来的轻柔许多 。
大闸蟹 。图/视觉中国 或许正是这种原因,在苏东坡惊叹海蟹“半壳含黄宜点酒”时,更多文人迷恋上了较为清淡的河蟹,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大闸蟹” 。随着养殖技术和物流的发达,大闸蟹更是奠定了今天的“一哥”地位 。
今天大闸蟹的主要产区 。制图/monk有趣的是,今天名声赫赫的阳澄湖大闸蟹,在古时还是籍籍无名 。古代并不顺畅的物流效率和几乎为0的冷冻保鲜,导致蟹很难活体运输 。而一旦大闸蟹死亡,其体内的酶就会很快开始分解氨基酸,组氨酸分解为有毒的组胺不说,而这个过程往往伴随着一种气味令人不悦物质的产生——三甲胺 。
阳澄湖上的蟹农 。图/视觉中国
如此一来,人们所能吃到的品质最好、口感最佳的蟹,必然是距离自己较近水域出产的 。当时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还在北方,被文人墨客品鉴和传送的河蟹名品自然也出产自北方水域,据文献记载,彼时河北白洋淀的河蟹最为著名 。
自安史之乱之后,我国的北方就经常陷入动荡,国家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也都逐渐南移,这个时期里,在如今苏南镇江地区的古丹阳大泽出产的“花津蟹”又成为文人雅集餐桌上的新宠;及至元明清三代,北京变成帝都,白洋淀的“胜芳蟹”就又振兴起来;而由于近代上海的崛起,被沪上青睐的“阳澄蟹”,正在书写一段新的故事 。
大闸蟹 。图/视觉中国
不过,对于久居西部内陆的人们来说,哪怕日日吟诵着黄庭坚的“此物真绝妙”,却恐怕也无法亲身体验一下大闸蟹到底妙在何处 。在博物君张辰亮的新作《海错图笔记3》里,就记载了一则清代官员黎士宏的描述——“甘肃人不识蟹,疑为水底大蜘蛛” 。
内陆远离海洋,不识海蟹自然可以理解,但栖身淡水的大闸蟹为何也与这里绝缘呢?这其实还与海脱不开关系 。虽然习惯于以“XX湖”命名,但大闸蟹的故乡并不是在湖中 。
《中华绒螯蟹学》里实验观察,大闸蟹甚至可以在可以在泥地里生活30多天 。图/视觉中国
数千万年前,螃蟹们还都终生栖息在海洋里 。到第四纪时,地球进入了冰期和间冰期,发生了海侵和海退、地壳上升和下降等几次轮回性的交替变化;大概就在这一过程中,大闸蟹的祖先进入了内陆溪水水域生活 。
但蟹卵和幼虫期的蟹苗缺乏调节渗透压的能力,大闸蟹繁殖就必须回到海水中才能进行 。对于小小的大闸蟹来说,从东部的湖泊返回海洋的繁殖之旅,就已经足够遥远;以至于完成繁殖大业后,大闸蟹就会力竭死亡 。
偏硬的橘红色“蟹黄”是卵巢,偏软的黄色“蟹黄”是肝胰腺 。图/视觉中国
也正因为这样,大闸蟹从夏天就开始储存能量,为接下来的长途跋涉和后代繁育做准备 。待到秋天繁殖季到来时,大闸蟹的肝胰腺和性腺里便储存了大量脂类物质,十分肥美 。“海蟹吃肉,河蟹吃黄”,也正是如此了 。
溪蟹:还不够塞牙缝的
但也并非所有内陆都是蟹的生命禁区,在我国西南的云贵地区,溪蟹也早已登上人们的餐桌,是溪蟹脚力惊人,足以完成一场跨越山和大海的漫长旅程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溪蟹得以安居内陆的秘密,要从它们改变自身繁殖策略的故事讲起 。
一种溪蟹,春蟹(potamon fluviatile) 。图/全景视觉
如果拿起一只繁殖期的海蟹或大闸蟹的雌性,就很容易在它们的脐盖下找到数以万计的细小蟹卵,而如果拿起一只繁殖期的溪蟹,就立即能察觉到它与前者的不同,它们的蟹卵个头很大,但数量却少的惊人,这便是溪蟹为了避免往返海洋繁殖而付出的代价——足够大的卵提供了一个渗透压接近海水的微环境,稚蟹就在其中度过幼虫期,直到发育成小蟹后才破壳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