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悲情英雄熊廷弼如何死于残酷的官场下!

大明天启五年(1625),八月的一天 。
56岁的囚徒熊廷弼,被押往刑场 。
提牢主事张时雍,看到熊廷弼的胸前挂着一个小布袋,问他:袋子里装着什么东西?
熊廷弼答:我的无罪申辩书 。
张时雍又问:你没读过《李斯传》吗?里面怎么说的,“囚安得上书”(囚徒不能上书)!
熊廷弼驳斥他说:是你没读过《李斯传》 。这句话是大奸臣赵高说的 。
说完,将申辩书交给张时雍,请他转呈天启皇帝朱由校 。
引颈就刑 。
一代守辽名将,悲情收场 。
朱由校没有替他平反 。
随后继位的崇祯皇帝朱由检,也没有替他平反 。
大约100年后,明朝敌人的后代、早已坐稳了帝国江山的乾隆,读到熊廷弼的事迹,一针见血地指出:
明之晓军事者,当以熊廷弼为巨擘 。读其《陛辞》一疏,几欲落泪!而以此尽忠为国之人,首被刑典,彼其自坏长城,弃祖宗基业而不顾者,尚得谓之有人心,具天良者乎?
明朝自坏长城,该死 。
熊廷弼第一次被派往辽东,是万历三十六年(1608) 。
任务是,调查镇守辽东的老将李成梁 。
那一年,熊廷弼40岁不到,李成梁82岁 。
万历朝的边疆危机一度得到缓解,两员大将居功甚伟:东南戚继光,东北李成梁 。
李成梁前后镇守辽东近30年,拓疆千里,战绩卓著 。清人写《明史》,评价他说:“边帅武功之盛,(明)两百年来所未有 。”
其实,早在万历十九年(1591),李成梁已遭弹劾去职 。到了万历二十九年(1601),整整10年,没有李成梁的辽东,屡易总兵,都无所作为 。
朝廷没办法,只得返聘李成梁,老将再出马 。
重新出山5年后,出事了 。辽东总兵李成梁与辽东巡抚赵楫,擅自弃地八百里,将万历初年开拓的宽甸六堡(今属辽宁丹东)让给努尔哈赤 。
当地居民六万户被迫回迁内地,流离失所 。
事情闹得动静很大,朝廷明令彻查 。
李成梁解释,弃地是一项奇谋,作为诱饵,诱降努尔哈赤 。
熊廷弼认为,李成梁与赵楫之罪,“献地不止弃地”,“通虏不止啖虏”,根本就是献地私通女真人 。罪可至死 。
熊廷弼是科举出身,不是职业军人,但他性格刚烈耿直,具有大无畏精神 。万历皇帝派他巡按辽东,调查李成梁,估计正是看中他这一点 。
传说,熊廷弼巡行到金州,是年大旱 。他到城隍庙祈祷,约定七日内要带来雨水,不然就毁掉其庙 。随后他离开金州到了广宁,超出约定期限三天了,天仍不下雨,于是他派人持剑赶回金州毁庙 。派去的人还没赶到,风雷大作,暴雨如注 。
他的大无畏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
随着调查的深入,熊廷弼发现了李成梁更多的问题 。
李成梁是辽东本地人,以前作战神勇,全赖他的一帮家丁 。这帮家丁与李成梁结成利益共同体 。早年,李氏集团为了自身发展,想要建功立业,与国家想要御虏靖边的意志一致 。因此,虽然不时出现冒领战功、掩败为胜的事,但总体上,李氏集团破敌立功,战绩还是辉煌的 。
不过,朝廷第二次起用李成梁后,李氏集团的利益已经板结,无论对内对外,他们都宣称并由衷地认为:辽东一块土,没有李氏是镇不住的 。
这时的辽东,针插不进,水泼不进 。整个官员系统都出自李氏门下,其他人一去,待不了几天就会被轰走 。
万历皇帝选中熊廷弼进驻辽东巡视,目的已经很明显 。
明朝皇帝最怕的事,不是外族寇边,而是内部形成地方山头,尾大不掉 。所以任命文官武将,一定要形成牵制,防止一人独大 。
当时,多少名将的悲剧,均是肇始于这种政治平衡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