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酉政变中敌对的双方——懿贵妃对肃顺一党的不满,早有伏笔 。
“初,诏谒陵出都,实辟夷兵,而讳其行,行日之期,犹有诏言:‘君死社稷 。’独肃顺先具行装,备路赍 。自都启行,供张无办,后妃不得食,惟以豆乳充饭,而肃顺有食担,供御酒肉 。后御食有膳房,外臣不敢私进,孝贞、孝钦两后不知其由,以此切齿于肃顺 。”
肃顺身为内务府大臣,在咸丰热河逃难之时,行程的准备打点都是由肃顺负责的 。但由于临行匆忙,肃顺安排不周,让咸丰的后妃们饿了肚子 。连皇后都得喝豆浆充饥,肃顺自己却大鱼大肉,引起了后来的两宫太后尤其是慈禧的嫉恨 。
上面这则故事,是肃顺的幕僚王闿运讲的 。王闿运还给肃顺找了个理由,说是因为外臣不能私进后宫膳房 。另外,站在恭亲王这边的李慈铭,也在日记中记录了一个类似的故事 。
“上在木兰,政一出怡、郑二邸及肃顺,行宫有所修乐,皆命肃顺监之 。三人皆便冠服,出入无禁,寝宫亦著籍,嫔御弗避 。上有宣索,三人辄先意进奉 。而抑制宫眷,供应极薄,中宫上食,不过一羹一胾一器而已,贵妃以下,月给膳钱五千 。”
肃顺后来的下场告诉我们,给女人克扣工资和食物,不让她们随心所欲地吃吃吃买买买,是多么危险的一件事情 。
在这里开个玩笑 。慈禧或许因吃饭问题和肃顺结怨,但也不至于因此要杀了他 。其实,慈禧之所以迫切想要除去“顾命八大臣”,归根结底,还是权力分配不匀的问题 。
咸丰驾崩后,肃顺等八人奉旨“赞襄一切政务”,自然想“拿着鸡毛当令箭”,统揽所有政权,完全架空两宫太后和小皇帝 。如此一来,“顾命八大臣”便成为凌驾于一切之上的存在,拥有生杀予夺的大权 。慈禧不是甘居人下之辈,又岂肯过这种仰人鼻息的日子?
所以一开始,两宫太后和“顾命八大臣”商量了一个折衷的办法 。
在咸丰临终前,曾赏赐东、西两宫太后各一枚印章,东太后慈安得的是“御赏”印,西太后慈禧得的是“同道堂”印 。因此大家便协商,在“顾命八大臣”拟旨下发前,需两宫太后先在其上用印,谕旨方能生效 。
这种“辅政垂帘兼而有之”的做法,表面上看似让渡了一大部分权力给两宫太后 。但精明的慈禧,很快就看穿了肃顺这帮人的歪脑筋 。
“女子无才便是德”,慈安太后重德行,却几乎不识字 。慈禧太后虽曾协助咸丰批阅奏章,但也只是粗通文墨而已 。说到玩文字游戏,她们哪里斗得过八大臣中那几位翰林出身的军机大臣 。
慈禧想,若要真正手握权柄,必须彻底除去“顾命八大臣”,实行垂帘听政不可 。
但是提议垂帘,是件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会遇到极大的阻力 。
首先,太后临朝,等于剥夺了八大臣赞襄政务之权,会引起以肃顺为首的朝臣强烈反对 。其次,历史上女主当国,常被视为不祥之兆 。如吕雉、武曌夺得大权后,第一件事就是滥杀皇室宗亲,爱新觉罗宗室不会轻易表态支持垂帘 。此外,清朝开国以来没有太后垂帘听政的祖制,因此就连慈禧的盟友慈安太后,都一度对此提案顾虑重重 。
然而,为何到最后,不仅两宫太后能够同心同德,就连恭亲王以外的其他近支宗室都坚定地站在垂帘听政这边,结成一股足以抗衡“顾命八大臣”的力量,成功地发动了政变?
细究起来,肃顺的一帮猪队友,算是帮了倒忙 。
辛酉政变这场战争,有两个主战场 。一个在热河行宫,一个在北京 。
咸丰在世时,奕訢曾想赴热河面圣,禀报与洋人议和始末,但遭到肃顺等人阻拦 。如今皇兄驾崩,奕訢以亲弟身份前往奔丧,没有理由再受阻拦 。但八大臣中的杜翰认为,恭亲王叩谒大行皇帝梓宫即可,不能让他与两宫太后见面 。并且杜翰还提出了一个很好的理由,“叔嫂当避嫌疑,且先帝宾天,皇太后居丧,尤不宜召见亲王 。”
- 秦朝李斯缘何变节李斯与赵高政变前的六次过招
- 神龙政变如何迫使武则天退位?唐中宗李显如何上位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杀光兄弟后人:李唐皇族政变
- 李隆基发动政变如何诛杀韦皇后?韦后怎么死的
- 司马懿被曹爽架空权力多年,为何仍能发动政变?原来司马懿一直在等机会
- 揭秘李世民杀兄逼父夺位的玄机:李世民政变全程
- 清代辛酉政变简介改变晚清政局的辛酉政变
- 历代宫廷政变:盘点中国古代的十大宫廷政变
- 韩国历任总统的悲惨结局:政变流亡遇刺牢狱!
- 狄仁杰如果死在武则天之后,神龙政变是否能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