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李斯缘何变节李斯与赵高政变前的六次过招

导读:秦始皇沙丘病亡后,他生前令长子扶苏速回咸阳处理后事的诏书并没有发出,而是被赵高扣押 。赵高非常明白,一旦扶苏当上了皇帝,自己必定会受到冷落和排挤,所以,这道遗诏对自己是极为不利的 。唯有扶立对自己言听计从的胡亥,才有可能保证自己日后的飞黄腾达 。于是,一个恶毒的计划在赵高的脑海中逐步形成了 。在大秦帝国最高权力的瞬间真空之际,赵高为了一己之私,为了自己的政治野心,三劝胡亥,威逼利诱,胡亥终于为赵高的话所动 。同时,胡亥也意识到,若无丞相李斯的允准,此事万万行不通 。李斯的态度是这场政变的关键 。但是,李斯是秦始皇身边的老臣、重臣,执掌朝政数十年,对秦始皇忠心耿耿 。易立皇储,篡改遗诏,发动宫廷政变,李斯会轻易答应吗?野心膨胀的赵高将会怎样说服李斯呢?
李斯的态度,是这场政变的关键与转折 。但是,在赵高说服了胡亥时,李斯还蒙在鼓里 。不明所以的李斯实际上已经陷入了一个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 。赵高不废多大口舌就降服了胡亥,但这只是完成了篡改诏书“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李斯这道坎他也必须迈过去,否则,前功尽弃 。因为李斯是秦始皇身边的重臣、老臣,如果李斯不同意,胡亥同意了也是白搭 。李斯不像胡亥那么容易被说服 。李斯久经宦海,对秦始皇忠心耿耿,而且手握重权 。但是,李斯也是凡人,也有权力欲望 。李斯和赵高的过招结果如何呢?二人的过招经过了六个回合的往返搏杀 。
第一个回合 。最简单的方法往往是最有效的方法 。赵高并没有和李斯兜圈子,而是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地对李斯说:皇上去世了,留下诏书让长子扶苏进京主持丧事,丧事完毕后即位称帝,但是,这封诏书目前并没有发出去 。而且,皇上驾崩,他人并不知道,只留下一封赐给扶苏的诏书,而玉玺在我手中 。只要你和我口径一致,我们就可以改立胡亥为太子继承大统 。你看怎么样?
李斯听后大吃一惊,因为他从来就没考虑过这种事情,怎么回答赵高呢?李斯斩钉截铁地说:“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所当议也!”(《史记李斯列传》)李斯警告赵高,你这是“亡国之言”!这不是我们当臣子的应该操心的 。可见,李斯不为所动,赵高败阵 。
第二个回合 。趋利避害是人的软肋 。李斯也有弱点,他当年奔赴秦国的初衷是“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就是他的老鼠哲学 。所以,第一个回合,赵高虽然碰了个大钉子,但他并没有泄气,这是早在他意料之中的 。他深知李斯也像常人一样知道趋利避害,所以,第二个回合,一开始赵高一口气问了五个问题:您的才能和蒙恬相比怎么样?您的功劳和蒙恬相比怎么样?您的谋略和蒙恬相比怎么样?您的人气和蒙恬相比怎么样?您和扶苏的关系和蒙恬相比怎么样?狱吏出身的赵高思路清晰,问的这五个问题个个见血,直指李斯要害 。才能、功劳、谋略、人气、和扶苏的关系,李斯和蒙恬相比究竟如何呢?李斯与蒙恬相比有三不如:一是家世功勋不如蒙恬,二是人心向背不如蒙恬,三是和扶苏的关系不如蒙恬 。
李斯原本为上蔡布衣,起步时最多不过是一个小地方上看不到发展前途的“小公务员”,他是单枪匹马来秦国闯天下的,完全是依靠个人的努力与智慧,才得到秦始皇的赏识提拔而得以发迹的 。蒙恬不同,蒙恬家族三代(蒙骜,蒙武,蒙恬、蒙毅)是兼并六国的功臣名将,是几代秦王的股肱之臣,为大秦帝国的建立立下了卓著功勋,这种家族优势绝非李斯所能相比 。这一点毫无疑问 。李斯力主焚烧诗书在天下人尤其是读书人心中留下了难以清除的不好名声,这种恶劣印象甚至一直持续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李斯一直主张以法治国,是强硬派 。所以,李斯自己应当知道在得人心方面远远不及蒙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