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怡亲王、郑亲王和肃顺觉得奕訢在这里也搅不起什么风浪,因此不以为意,让奕訢单独觐见了两宫太后 。结果这一见面,两宫太后和恭亲王就达成了一笔大交易 。
这次密谈的具体细节,我们不得而知,但大致内容,可以猜测 。双方约定奕訢先回京准备,再迎大行皇帝梓宫回銮,里应外合,一举拿下八大臣 。而后两宫垂帘,亲王议政,各取所需,共治天下 。
在奕訢奔赴热河期间,北京也不平静 。肃顺虽然大权在握,但还没到一手遮天的地步 。过去因被肃顺排挤打压的政客,刚好想趁这个机会反咬一口,顺便捞取一些政治资本 。在这里有一个重要人物,叫做周祖培 。
周祖培是嘉庆进士,后来接任了翁心存的体仁阁大学士一职,在咸丰后期是朝廷里的重量级人物 。周祖培和肃顺有过两段共事的经历 。两人共掌刑部时,肃顺就非常看不起周祖培,嘲笑他文章写得不好,还给周祖培起了个外号,叫“老八股” 。后来周祖培和肃顺分列满汉户部尚书,周祖培已经签发的公文,肃顺觉得不满意,嘲讽道,“唉!若辈愦愦者流,但能多食长安米耳,焉知公事 。”直接用朱笔将周祖培的审批意见和签名抹去,自己重新审核签发 。
前面我们说到,不给女人钱花,是犯了女人的大忌 。而嘲讽一位内阁学士没能力没才华,周祖培自然怀恨在心,肯定要伺机报复 。但周祖培比较狡猾,先不亲自出马,派了自己的幕僚和学生去打头阵 。
第一个出场的,是周祖培请到家中给自己两个儿子当家庭老师的李慈铭 。
李慈铭科举之路不顺,在当时还是个秀才,但其才华出众,又敢于发声议政,对当时政界的舆论有一定影响 。受周祖培的委托,李慈铭收集了“历代贤后临朝故事”,写了一本《临朝备考录》,来为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吹风造势 。
“余随举汉和熹、顺烈,晋康献,辽睿知、懿仁,宋章献、光献、宣仁八后,略疏其事迹,其无贤称者,亦附见焉,并为考定论次,并条议上之,其稿别存 。”
李慈铭列举了历史上八位贤后临朝的故事,试图论证如今两宫垂帘的合法性 。同时,李慈铭还对“顾命八大臣”为载淳拟定的“祺祥”年号,进行了一番炮轰,指责八大臣不学无术 。
“国朝即位改元,尚由大学士及军机大臣,各拟数号呈进,天子择而用之 。今兹未告即位,先议改元,已为奇事,而元号又用‘祺祥’二字,无论文义不顺,且‘祺’字古无用者,‘祥’字唯宋少帝‘祥兴’用之 。嗣子幼冲,自不知所拣择,而廷臣亦无有言者,岂真国威所劫乎?不学之弊,一至于此 。呜呼,国家可无读书人哉!”
等李慈铭的清议在京中慢慢发酵后,周祖培的另一位帮手也粉墨登场了 。这次出场的是周祖培的学生,山东道御史董元醇 。董元醇一出马,就丢出了一枚重磅炸弹,上疏恳请两宫太后垂帘听政 。
“现值天下多事之秋,皇帝陛下以冲龄践阼,所赖一切政务,皇太后宵旰思虑,斟酌尽善,此诚国家之福也 。臣以为宜明降谕旨,宣示中外,使海内感知皇上圣躬虽幼,皇太后暂时权理朝政,左右不能干预,庶人心益知敬畏,而文武臣工俱不敢稍肆其蒙蔽之术 。”
这句“文武臣工俱不敢稍肆其蒙蔽之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几乎就是指着“顾命八大臣”的鼻子骂了 。除此之外,董元醇还有所请 。
“现时赞襄政务,虽有王大臣军机大臣诸人,臣以为当更于亲王中简派一二人,令其同心辅弼一切事务 。”
言下之意,乃是要拔高恭亲王的地位,与“顾命八大臣”分庭抗礼 。
董元醇这份奏疏,甚合两宫太后和恭亲王的心意,同时也不出意料地触怒了肃顺一党 。两宫太后接董元醇奏疏后,召见八大臣商讨垂帘之议 。太后要夺权,八大臣自然不会应允,只是在争辩的过程中,八大臣似乎有些忘形,反应有点过度 。
- 秦朝李斯缘何变节李斯与赵高政变前的六次过招
- 神龙政变如何迫使武则天退位?唐中宗李显如何上位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杀光兄弟后人:李唐皇族政变
- 李隆基发动政变如何诛杀韦皇后?韦后怎么死的
- 司马懿被曹爽架空权力多年,为何仍能发动政变?原来司马懿一直在等机会
- 揭秘李世民杀兄逼父夺位的玄机:李世民政变全程
- 清代辛酉政变简介改变晚清政局的辛酉政变
- 历代宫廷政变:盘点中国古代的十大宫廷政变
- 韩国历任总统的悲惨结局:政变流亡遇刺牢狱!
- 狄仁杰如果死在武则天之后,神龙政变是否能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