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临死说的两个字直接暴露出了他的为人

在三国众英雄中有一位大咖级的人物,他被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臣”,武能扫荡群雄,文显建安风骨,是级别最高的大V 。
易中天老师都说,奸诈与温情,狠毒与宽容,一个集真伪、善恶、美丑为一体的政治家就是曹孟德,可以将各种复杂的性格集于此人身上实现统一 。
饱受争议
他可能是历史上最饱受争议的一个人物了,世人对他评价也大多走向两个极端,有的称他是英雄,有的却说他是奸雄 。
【曹操临死说的两个字直接暴露出了他的为人】其实人有多面,英雄和奸雄,其中任一形象,恐怕都不是对曹孟德最好的概括,因为他这个人颇为复杂,不同常人那般非好即坏、非黑即白,可以说,他是二者的结合体,卑鄙的圣人 。
曹孟德可谓是是整个三国时代最复杂的人物,借用一句评价,他的诗“古直雄健有悲凉之势、气吞山海睥睨天下” 。
正所谓文如其人,曹孟德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豪情,也有“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忧思 。
军事素养强
他既是文学家,又是军事家,有乱臣之实,令天下无数人都想先得而诛之而后快,却又在乱世中东征西讨力保汉室江山 。
“设天下无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他狡诈多疑,“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无数次错杀良将,又却爱才如命,放任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这样一个复杂的角色,让常人难以捉摸,要想演好曹孟德,必须有过人的能力,才能驾驭住奸雄这一特性 。
曹孟德的战阵计谋应该是离不开“兵不厌诈”这几个字,曹孟德打仗打得很好,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在战阵之中,能够灵活变化,能够巧用计谋,能够突破常规,能够出其不意 。
为了打胜仗,遵循“兵不厌诈”这一条,是无可厚非的,还有时候伴随几招损招,想挟持徐元直的母亲,逼迫他从了自己这样的招儿 。
权谋之术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曹孟德更是说下“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狂言,怎么他干了诸多让人愤恨不已的恶事,还不许人家负他(霸道总裁既视感) 。
当年曹孟德刺杀董卓失败,遭全国通缉,逃难途中路经吕伯奢的府邸,便在吕家中投宿 。
人家盛情款待,结果这货儿听到后堂有磨刀的声音,以为着吕氏要谋害他(对了,这孟德最大的一个缺点就是多疑!)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将吕氏给杀了 。
由此可知曹孟德此人卑鄙残忍,无情无义,恩将仇报,狠毒至此,确实是一个真小人,然而话又说回来,他既知错杀,凄怆感叹:“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
这话中虽有后悔之意,却无悔改之举,将错就错,杀人灭口,曹孟德的狠毒,于情于理,实在太过渗人,该骂 。
作为一个政治家、阴谋家,“损人利己”的事他也没少干 。无独有偶,建安二十四年,孟德正好借“蛊惑军心”之名又以“鸡肋”之故除掉了杨修,顺便安了军心,一石二鸟,可见曹操玩弄权谋之术,已然炉火纯青 。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
《三国志》对他的评价则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 。不管后世对曹孟德的卑鄙奸佞如何指责和鄙夷,却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奸诈的政治家,他有一股圣人情怀,也有温情、仁义的一面 。
在国家动荡不安之际,曹孟德充分显示了自己的担当精神和理政才能,统一北方,结束了北方的分裂割据,唯才是举重用寒族子弟,扩大阶层流动 。
重视水利,曹魏政权大规模恢复、兴建水利工程,在生产力上对蜀汉、孙吴政权形成了巨大优势。
远征乌桓,曹魏政权多次打击边郡少数民族、恢复西域长史府,为汉守疆;提倡节俭 反对厚葬 带头薄葬,一定时期内纠正了汉朝奢享厚葬的不正之风,有利于发展生产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