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此次召见的情形,《热河密札》中透露,“探知是日见面大争,老杜(杜翰)尤肆顶撞,有‘若听信人言,臣不能奉命’语,太后气得手颤 。”
而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更是如身临其境一般,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当时的情景 。
“及董御史疏上,三人(怡亲王、郑亲王、肃顺)纠党忿争,声振殿陛 。天子惊怖,至于蹄泣,遗溺后衣 。”
肃顺等人反对垂帘,大可以坐下来讲道理 。但对着三位孤儿寡妇大声呼喝,还把小皇帝给吓尿了,这就有些过分了 。
“顾命八大臣”有拟旨之权,他们之中的笔杆子焦佑瀛,就写了一份谕旨来批驳董元醇的上疏,但两宫太后不肯在谕旨上用印 。《清史稿》记载,“御史董元醇疏请皇太后垂帘听政 。肃顺等梗其议,拟旨驳斥,非两宫意,抑不下 。”
太后不用印,谕旨就无法生效,双方相持不下 。这时候,怡亲王和郑亲王干了件蠢事,“载垣、端华等负气不视事”,他们决定罢工了 。
《祺祥故事》中记载,军机处这一场罢工,持续了三天 。最后慈安和慈禧没办法,只好给焦佑瀛拟的谕旨盖章,这几位大臣才开开心心地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
这一场争执,表面看来是怡亲王和郑亲王赢了 。但是毕竟在名分上,太后是君,他们是臣 。八大臣不仅以下犯上,还敢倚仗手中职权,用罢工的方式来要挟太后,让原本对垂帘听政抱有顾虑的慈安太后,彻底下定了要除去肃顺一党的决心 。
在《祺祥故事》中,慈安对醇王福晋哭诉,“欺我至此,我家独无人在乎?”《慈禧传信录》亦载,经此事后,慈安太后感叹,“今尚未垂帘,已若此,他日果出听政,繁颐尤甚,吾侪徒苦耳 。”
而八大臣的这一波操作,不仅得罪了慈安太后,还让得罪了其他的近支亲王 。原因出在焦佑瀛所拟谕旨中的一段话 。
“该王大臣等受皇考顾命,辅弼朕躬,如有蒙蔽专擅之弊,在廷诸臣,无难指实参奏,朕亦必重治其罪 。该御史必欲于亲王中另行简派,是诚何心?所奏由不可行 。”
焦佑瀛这段话,本来是针对恭亲王奕訢,但爆破范围没掌握好,让惠亲王绵愉、醇亲王奕譞他们躺了枪 。这样一来,宗室也感觉到了八大臣的擅权,便也渐渐往垂帘听政的道路上靠了 。
两宫太后、皇室宗亲、京中大臣已经悄悄达成默契,而肃顺等人还对此无知无觉 。机关已经布置好,就等着梓宫回銮之日,让八大臣回北京自投罗网 。
就在回京之前,怡亲王等人还做了件很搞笑的事情 。一天,载垣、端华和肃顺向太后自陈“职事殷繁,实难兼顾”,本来是希望两宫太后挽留,并嘉勉一番 。谁知慈禧将计就计,说既然如此,那火器健锐营你们就别管了 。此议本是载垣等人自己所开,如今丢了兵权,也只好哑巴吃黄连,领旨谢恩了 。
为确保万无一失,在回銮的安排上,慈禧特意将载垣、端华和肃顺三人分开 。由肃顺自己去护送先帝梓宫,载垣和端华则随扈回程,以免三人在路上闻到什么风声而互通声气 。而在回京路上,两宫太后和幼帝借口先行,比怡、郑二亲王早一天回到宫中 。
一到北京,两宫太后等于是凤凰还巢,彻底摆脱了“顾命八大臣”的掌控 。当着久候在此的恭亲王奕訢、奕訢的丈人桂良、大学士周祖培、贾桢、军机大臣文祥等的面,两宫太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上谕,历数八大臣误国害民和阻碍垂帘之罪 。
“载垣、端华、肃顺着即解任;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着退出军机处 。”
此时载垣和端华才得到消息,匆匆赶进宫中,大声质问,“外廷臣子,何得擅入?”可惜为时已晚,在这宫中,载垣和端华反成瓮中之鳖 。因此这句质问不但没讨得好,反而让两宫太后大怒,罪加一等 。
- 秦朝李斯缘何变节李斯与赵高政变前的六次过招
- 神龙政变如何迫使武则天退位?唐中宗李显如何上位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杀光兄弟后人:李唐皇族政变
- 李隆基发动政变如何诛杀韦皇后?韦后怎么死的
- 司马懿被曹爽架空权力多年,为何仍能发动政变?原来司马懿一直在等机会
- 揭秘李世民杀兄逼父夺位的玄机:李世民政变全程
- 清代辛酉政变简介改变晚清政局的辛酉政变
- 历代宫廷政变:盘点中国古代的十大宫廷政变
- 韩国历任总统的悲惨结局:政变流亡遇刺牢狱!
- 狄仁杰如果死在武则天之后,神龙政变是否能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