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宰相李辅国:拥立两位皇帝残杀皇后皇子

导读:在中国历史上,以太监的身份爬上宰相高位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赵高,一个就是李辅国 。赵高阴险毒辣,在历史上臭名昭著 。李辅国比起赵高来,一点儿也不逊色 。他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不学就会;他翻云覆雨,落井下石,无所不能;他谋害同类,残杀异己,从不手软 。他的臭名自然也不在赵高之下 。
从太监到“元勋”
李辅国本名叫李静忠,出生于武则天长安三年(703) 。他的家庭并不显贵,属于比较贫苦的一般市民家庭 。迫于生计,他被人阉割,送入宫中当了太监 。
李静忠的出头与一匹马有关,这匹马就是太子李亨的宝马 。最初,李静忠在皇家的马厩里干活,又脏又累,被人呼来唤去,连皇家的那些牲口也不如 。因为他念过几天私塾,有一点文化,脑子又机灵,不久就让他做了马厩的记账员 。李静忠在经营账目的同时,把皇家的那些马养得又肥又壮 。他的上司认为他是个人才,便推荐给太子李亨,让他喂养李亨的那匹宝马 。李静忠为了赢得太子的欢心,对那匹马倾注了很大的心血,每天把那匹马梳洗得干干净净,喂养得膘肥体壮,打扮得漂漂亮亮 。太子李亨非常高兴,就把李静忠调到了东宫,跟随自己左右,负责自己的外出安排 。天长日久,李静忠越来越得到太子和太子妃张良娣的赞赏了 。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于第二年六月逃出长安,到巴蜀避乱去了 。太子李亨在大儿子广平王李俶(后改名为李豫,即唐代宗)、三儿子建宁王李倓,以及李静忠等人的拥戴下,北上朔方,最后到达灵武(今甘肃灵武县) 。李静忠根据当时战争的形势,决定力谏太子即位,挽救危局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太子妃张良娣,太子妃举双手同意 。这时,跟随的大臣们也一次次上书,希望太子即皇帝位,带领军民消灭叛军,收复失地 。但是,太子李亨却死活不同意 。他觉得,父皇现在远在巴蜀,自己岂能自立为皇帝?站在一旁的李静忠不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对李亨说:“殿下,人心所向是成败关键 。皇上自出京城,大事皆委于你;马嵬坡以来殿下战功显赫,已是众望所归,天下皆唯殿下马首是瞻,请太子殿下以国事为重,为社稷着想 。等收复失地,平定反贼,再迎皇上回京 。”
太子李亨是个聪明人,虽然仁孝,但也是建功立业之人 。他在推让一番之后,于这年八月正式登基,顺理成章地当了皇帝,把远在巴蜀的玄宗尊为太上皇 。李静忠一下子成了肃宗皇帝的“开国元勋”,从幕后堂而皇之地走到了台前,与大臣们享受一样的礼遇,甚至超过了他们 。
九月,肃宗听从李泌的建议,任广平王李俶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统兵东征,李静忠判元帅府行军司马事,军政大事都委任于他 。为了感激李静忠的拥戴之功,李亨特地赐李静忠名“护国”,凡是四方表奏,御前符印发布军令,统统交给李静忠办理 。
李静忠虽然从幸灵武,拥戴肃宗有功,被授予太子家令、判元帅府行军司马事、太子詹事,终日伴随肃宗左右,掌握了内草诏书、外宣军令的特权,但他自知势力不济,党羽不多,后台不硬,所以做事比较谨慎,不敢轻举妄动 。为了找到坚硬的靠山,他对张良娣极力巴结,低声下气,阿谀奉承,终于赢得了她的信任 。他们一个在朝中,一个在后宫,结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 。
排斥李泌 毒死肃宗的儿子李倓
李泌是肃宗小时候的朋友和老师,深得玄宗的赏识和太子李亨的尊敬 。后来,李泌遭到杨国忠的迫害,被贬出京城,隐居颖阳 。李亨当上皇帝后,派人千里迢迢去请李泌,李泌碍于情面,只得来到了灵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