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刘备白帝托孤,对诸葛亮曰,若其子刘禅“不才”,“君可自取”,古人论此,多赞其君臣肝胆相照,并取鱼水之喻相印证 。但也有人认为此乃刘备“诡伪之辞”《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注引孙盛曰 。,对诸葛亮心存猜忌,故以“自取”试探之 。田余庆先生对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皆不以为然,在其《蜀史四题——刘备托孤语》一文中作出新的诠释 。田先生的见解是否有道理,本人暂且不作评论,我以为刘备托孤之语,是真心还是假意,抑或另有打算,今已无从考证,诚然是千古之谜 。现在要检讨的问题,不是刘备要不要诸葛亮当皇帝,而是诸葛亮自己想不想再上一个台阶,由宰相登上龙椅 。这个问题古今从未有人作过思考 。正如田余庆先生所说:“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从来没有人怀疑过 。”田余庆:《蜀史四题——蜀国新旧纠葛的历史追溯》,载《文史》,第35期,中华书局,1992 。之所以没有人怀疑过,无非是经过历代文人及小说家的渲染,诸葛亮已经被衍化成“圣人”,成了“鞠躬尽瘁”、忠贞冠世的典范 。历史学家受其影响,大概也会感到这是古史中的一大“禁区”,轻易不敢染指 。要把诸葛亮从圣坛上请下来,我想很有必要对这一最棘手的问题作一番探讨 。
其实,诸葛亮执政时并没有被时人视为事君以礼、谋国以忠的圭臬 。反之,蜀汉政权中,李严、廖立、来敏、魏延等人对诸葛亮专政揽权颇多微词,诸葛亮在世时,迫于其权威,人皆不敢直言指斥 。然而,诸葛亮甫卒,丞相参军、安汉将军李邈即上书后主刘禅,曰:吕禄、霍禹未必怀反叛之心,孝宣不好为杀臣之君,直以臣惧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 。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 。今亮殒殁,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 。《华阳国志》卷十中《先贤士女总赞·广汉士女》 。
所谓“狼顾”,《晋书·宣帝纪》云:“魏武察帝(司马懿)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 。因谓太子(曹)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可见,所谓“狼顾”相,即具“非人臣”之相,李邈直指诸葛亮同司马懿一样亦具“狼顾”相,意谓其久后必篡夺刘氏天下,自己当皇帝 。至于“虎视”,《后汉书·班固传》所收《西都赋》内有“周以龙兴,秦以虎视”句,李贤注曰:“龙兴虎视,喻强盛也 。”班固的实际意思是,尽管周、秦都很“强盛”,但是,周以“龙兴”,取天下以“德”;秦却是“虎视”,取天下以“武” 。李邈用此典故,即暗示诸葛亮“身杖强兵”,与秦的“虎视”相同 。《左传·昭公十一年》曰:“五大不在边,五细不在庭 。”孔颖达《疏》引贾逵说:“五大,谓太子、母弟、贵宠公子、公孙、累世正卿”,这五种人有权有势,居边则易反叛,故云:“五大不在边 。”李邈认为诸葛亮属于五种人之一,让其率兵居边,必危及蜀汉朝廷 。不仅如此,李邈还直接将诸葛亮比做欲危汉室的吕禄、霍禹 。
对李邈的上疏如何看?如果要维护诸葛亮的崇高形象,尽可以把李邈的上疏视为诬蔑、攻讦诸葛亮的诽谤之词;但若冷静客观地仔细分析,即可发现李邈之言并非无中生有、空穴来风 。我以为真正具有“狼顾”相的人是不存在的,司马懿、诸葛亮之所以被时人看成有“狼顾”相,无非是怀疑他们有篡位的野心 。蜀汉政权中不仅李邈有此看法,甚至连尚书令李严亦猜忌诸葛亮有不臣之心 。《三国志·李严传》注引《诸葛亮集》云:“(李)严与(诸葛)亮书,劝亮宜受‘九锡’,进爵称王 。”
- 一语成谶盘点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惊人乌鸦嘴
- 百里奚:秦国历史上靠五张羊皮换来的千古名相
- 历史上唯一两次给爱妃下跪的皇帝:窝囊皇帝陈后主
- 历史上苏联为什么没有选择直接吞并蒙古?有哪些原因?
- 《大太监》里的恭亲王是谁历史上有几个恭亲王
- 详细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农民起义口号
- 话说君王那些事历史上被活活饿死的几位君王
- 历史上薛仁贵是怎么死的?薛仁贵简介及画像
- 卫青生平简介历史上的大将军卫青是怎么死的?
- 揭秘:中国历史上十大结局最凄惨的帝王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