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专权跋扈的权臣诸葛亮究竟有无篡位之心?( 四 )


诸葛亮死后,刘禅曾在一定程度上发泄了他对诸葛亮的不满 。例如,李邈上书言诸葛亮专权,“后主怒,下狱诛之”《华阳国志》卷十中《先贤士女总赞·广汉士女》 。。李邈之所以被杀,我认为倒不是因为他说了诸葛亮的坏话,而只是因为他的某些言辞,如“主畏其(指诸葛亮)威”,强烈地刺痛了曾经当过傀儡君主的刘禅的自尊心 。又如,在给诸葛亮立庙的问题上,刘禅也设置了层层障碍 。“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于道陌上,言事者或以为可听立庙于成都者,后主不从 。”《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注引《襄阳记》 。言事者只得退而求其次,建议立庙于沔阳,禁止百姓“私祀”,后主才勉强同意 。后主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对给诸葛亮立庙,说穿了,也是一种报复 。
诸葛亮死后,蜀汉再也不设丞相一职,先是以蒋琬为尚书令、大将军,后又以费祎为尚书令、大将军,以蒋琬为大司马,“琬卒,禅乃自摄国事” 。同① 。刘禅为何废除丞相制?道理很简单,就是决不容许再出现第二个诸葛亮,以免大权旁落 。实际上,刘备永安托孤不是一人,而是两人 。章武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三国志》卷四十《李严传》 。可见,李严地位相当显赫,执掌着蜀汉的军事大权 。按刘备的策划,由诸葛亮主政,李严主军,一文一武,共同辅佐蜀汉政权 。然而这只能是刘备的一相情愿,这种政治格局诸葛亮是绝不可能接受的 。诸葛亮苦心经营,殚精竭虑谋划的大事,就是要由他一人独揽大权 。刘备在世时,诸葛亮对付关羽和法正的“手段”还比较隐蔽,不敢公开化,只能使用“权术”,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就无所顾忌,他打击、排斥李严可谓不遗余力,最后将李严废为庶民,流放梓潼郡 。诸葛亮废李严的这段公案,田余庆、尹韵公二位先生均作了详细考论,故笔者不再赘述 。
诸葛亮秉政后,蜀汉政权中除李严、廖立、魏延等少数人不服外,绝大多数官员对诸葛亮皆俯首帖耳,不敢违抗,有了刘备若嗣子“不才,君可自取”这把尚方宝剑,不仅诸葛亮自己以“太上皇”自居,且朝中官员亦几乎将诸葛亮视为“皇上” 。例如,诸葛亮北伐曹魏前,为解除后顾之忧,必须修复吴蜀二国关系,与东吴重新结盟 。为此,诸葛亮特派邓芝出使东吴 。下面是孙权与邓芝的一段对话:
“孤诚愿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 。”芝对曰:“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 。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 。”……权默然良久曰:“君言是也 。”《三国志》卷四十五《邓芝传》 。
孙权遂断绝与魏的交往,转而与蜀“连和” 。以往史家皆称赞邓芝具有杰出的外交才能,为恢复吴蜀联盟作出了重大贡献 。对此我并不否认 。然而从邓芝这番言辞中,反映出他已不把皇帝刘禅放在眼里 。孙权云:“蜀主幼弱”,其实刘禅时年十七岁,并非一个完全不懂事的幼童 。汉魏之际,诸侯中年少英雄不少,就以孙吴创业之主孙策而言,他十五岁即随父孙坚起兵讨伐董卓,二十岁转战江东,攻占六郡,从而奠定了孙吴政权的基业 。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位,亦只有十八岁 。邓芝若维护主上的尊严,何不据理而反驳之 。面对孙权轻视“蜀主幼弱”,邓芝只字不作回答,却称赞孙权为“命世之英”及“诸葛亮亦一时之杰”,这就把诸葛亮放到了和孙权同等的地位,也就是一国之君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