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哪里的 安踏是不是档次特别低( 二 )


1991年 , 福建晋江人丁世忠创立了安踏品牌 。他决心停止贴牌生产 , 创立自己的品牌 。前十年 , 安踏的发展并不顺利 。到2000年 , 安踏的净利润只有400万元 。
1999年 , 安踏拿出20%的年利润聘请康师傅担任形象代言人 , 并在各大电视台投放广告 。安踏的人气终于开始了 。2007年 , 安踏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 。
上市后 , 安踏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老对手李宁三年前上市 , 而阿迪达斯、耐克、彪马、水野绫香等洋品牌霸占了整个国产运动品牌的一线市场 。
安踏挤进顶级阵营并不容易 。
2008年 , 李宁成为北京奥运会的最大赢家 。开幕式上 , 李宁在鸟巢点燃火炬时 , 据说丁世忠正坐在礼堂里 , 心情复杂 。
北京奥运会给许多中国体育品牌带来了繁荣的机会 , 但也带来了危机 。
在奥运会初期 , 中国的体育产业风起云涌 。这样的大跃进和量产运动的滞后效应是 , 奥运会后各大品牌库存居高不下 , 工厂大举压库存 , 经销商苦不堪言 , 关店后断货 。后来丁世忠回忆起这次库存危机 , 他认为这是他创业以来最大的一次危机 。
好在丁世忠提前预测了市场走势 。只要举办奥运会 , 他就要求安踏控制订单量和门店扩张速度 , 收缩扩张步伐 , 避免大规模关店 。丁世忠的预言 , 为安踏在后来的危机中渡过难关起到了很好的“预埋”作用 。从2010年到2012年 , 与李宁大量回购经销商库存、削减线下门店的举措相比 , 安踏只关闭了部分门店 。
2008年奥运会后 , 安踏进一步优化渠道战略 , 重点培育零售渠道 , 弱化批发端 。通过对零售终端的深耕 , 安踏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知名度 , 优化了门店形象 , 加强了与用户的沟通 , 增强了品牌粘性 。
因此 , 到2010年 , 安踏门店总数首次超过李宁 。2010年至2015年 , 门店规模位居行业前列 。2012年 , 安踏在率先走出危机的同时 , 成功超越李宁 。自此 , 安踏成为国内运动品牌的领头羊 , 地位从未动摇过 。
2009年 , 安踏获得伦敦奥运会赞助商资格后 , 丁世忠当时自信地说 , “李宁不是安踏的对手 。”
03
多品牌战略
2009年 , 安踏以3.3亿元收购意大利品牌FILA的中国业务 , 将品牌定位定位于高端时尚领域 。安踏并不是第一家在国际市场进行收购的公司 。早在2005年 , 李宁就启动了国际并购战略 , 获得了法国户外品牌艾高的中国经营权 。2008年底 , 李宁斥巨资获得了意大利品牌乐透在中国大陆20年的品牌制造和代理权 。
但是 , 这些国际品牌很容易接受 , 但在中国市场经营好却很难 。安接手了斐乐在中国的业务 , 显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021年上半年 , Fila为安踏集团贡献了108.27亿元的营收 , 占集团营收的47.46% , 毛利率高达72.3% 。这三个数字都高于安踏的主要品牌 。
Fila 于 1911 年在意大利成立 , 早期专注于网球时尚 , 并处于最辉煌的时期 。2005年 , Fila进入中国市场 , 但开局不利 。2008年 ,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和消费需求疲软 , 中国市场损失了669万港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