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格沃茨之遗》中的亚裔角色
《霍格沃茨之遗》在支持种族多元化和LGBTQ方面的努力 , 不仅流于表面 , 也是以异性恋和顺性别为中心出发 。在游戏中 , 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刻板印象的跨性别角色 , 这类角色的塑造无疑是对LGBTQ群体的简单化和模式化 。例如游戏中三把扫帚酒吧的店主:希罗娜 。这个角色是制作组为了规避舆论对J.K.罗琳言论的批判而塑造 , 但描写她的方式简单粗暴 , 直接把女性配音演员的声音通过电子调音的方式模拟跨性别者的声音 , 最终呈现出了十分诡异的效果 , 不仅没能传达跨性别者的真实感受和经历 , 也没有体现出游戏制作组对跨性别者的尊重和理解 。
LGBTQ形象的塑造与对女性和黑人的塑造相似 , 在长期为白人男性垄断的世界经典文学中 , LGBTQ被描绘成单一和模式化的“他者” , 而不是真正的主体 。这样的做法不仅无法反映LGBTQ群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 也无法让玩家产生共情和理解 。借用台湾地区学者陈光兴在《去帝国》一书中对甘地的“男性的女性气质”(femininity in man)的论述:甘地的“男性的女性气质”处于“男性发言位置” , 是从男人观点“使用”女性 。我们也可以说:《霍格沃茨之遗》对希罗娜的呈现是从顺性别和异性恋的角度去“使用”跨性别者 。游戏制作组对希罗娜用力过猛的塑造——就像诸多文艺创作中形塑的“恶魔/圣母”女性和帮佣/罪犯黑人一样 , 是在重复过去文艺创作对边缘群体犯过的错误 。LGBTQ长期以来作为主流文化的禁区 , 没有足够的机会进入广泛的创作领域 , 文艺创作者需要在未来更多地探索这一群体 , 从而塑造出真正代表“多元”的角色形象 。
引起争议的跨性别角色希罗娜
三、断裂之处的生成性:删减剧情的后遗症
在从后殖民主义与多元文化的角度对《霍格沃茨之遗》的世界观设定进行讨论后 , 本文还希望从它具体的文本出发 , 探讨一个问题:为什么《霍格沃茨之遗》漏洞百出的剧情 , 会在社交媒体上引起这么多的讨论和二次创作 , 其中对故事的正向反馈却为数不少 。
《霍格沃茨之遗》的开发团队Avalanche Software缺乏大型开放世界游戏的制作经验 , 在开发《霍格沃茨之遗》的过程中 , 他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 , 包括技术问题、时间压力、预算限制等 。为了应对这些困难和挑战 , 他们不得不删减了很多原本计划在游戏中呈现的内容 , 游戏的发售日期也多次跳票 。在游戏正式发售后 , 大量玩家和粉丝解包游戏程序档案 , 从中发现了大量被弃用语音和文本 。由此可以推断:《霍格沃茨之遗》的故事因为赶工而遭到删减 , 删减后的剧情留下了诸多漏洞 。引用IGN的评价:“《霍格沃茨之遗》的剧情漏洞比渔网上的洞还多” 。许多任务线有头无尾 , 未能完成经典叙事的因果闭合循环 。例如人气最高的NPC塞巴斯蒂安的支线 , 他的支线故事始终给玩家保留了拒绝黑魔法的选项 , 也在主线中埋下了“可以尝试用古代魔法治疗妹妹安妮”的伏笔 。在玩家们熟悉的常规分支叙事范式中 , 这种选项安排往往预示着多结局 。但《霍格沃茨之遗》的故事没有这样的后续(也许曾经有过 , 但因为赶工抛弃了计划) , 它的叙事模式违背了玩家们熟知的惯例 , 因而带来一种断裂感 。
- 关联分析,中日关系分析及论文
- 闽北旅游论坛
- 关于静能量的事实论据,求执着论据
- chatgpt赋能python:Python打包游戏
- 这里可以讨论数学吗,初等数学
- 日式RPG第一神作的背后,不止是3D区的扛把子 游戏历史之最
- 科研论文配图绘制指南-Task01
- 持续35年!地球接收到神秘信号,定期20分钟一次:与现有理论不符 吉尼斯记录流浪地球
- 阳光上东业主论坛
- 【研究那些事】 是谁可以当律师、看梗图、写代码、看论文还有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