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维生素D佝偻病


抗维生素D佝偻病

文章插图
抗维生素D佝偻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vitaminD-resi-stantRickets)是一种肾小管遗传缺陷性疾病,发病率约1:25,000 。有低血磷性和低血钙性两种 。比较多见的是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又称家族性低磷血症(familialhypophosphatemia),或肾性低血磷性佝偻病(renalhypophosphatemicrickets) 。该病主要是由于位于X染色体上的PHEX基因的突变,导致肾小管回吸收磷减少所致 。肠道吸收钙、磷不良,血磷降低,一般在0.65-0.97/mmol/L(2-3mg/dl)之间,钙磷乘积多在30以下,骨质不易钙化 。
疾病简介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VitaminD-resistant rickets)有低血磷性和低血钙性两种 。多见的是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又称家族性低磷血症 。低血磷酸盐性佝偻病是家族性的或罕见为获得性的疾病 。其特徵包括低磷酸盐血症,肠道钙吸收功能障碍,对维生素D无反应的佝偻病或骨质疏鬆 。家族性低血磷酸盐性佝偻病为X连锁显性遗传 。女性患者骨骼疾病较男性为轻,可仅表现为低磷酸盐血症 。散发的获得性病例常与良性间质性肿瘤有关(癌基因性佝偻病) 。病理生理低血磷酸盐性佝偻病主要的病理生理变化是近端肾小管对磷酸盐重吸收减少,小肠对钙,磷酸盐吸收亦减少 。甲状旁腺激素和维生素D水平正常 。低血磷酸盐性佝偻病可分为两型 。Ⅰ型,肾脏合成1,25-二羟维生素D3减少,导致其血浆浓度降低 。Ⅱ型,1,25-二羟维生素D3血浆浓度正常或升高,而细胞对1,25-二羟维生素D3反应降低 。发病原因由于肾小管回吸收磷减少所致 。肠道吸收钙、磷不良,血磷降低,在0.65-0.97/mmol/L(2-3mg/dl),钙磷乘积多在30以下,骨质不易钙化 。
抗维生素D佝偻病

文章插图
肾小管遗传学表现为性联显性遗传 。男性患者只能将此病传给女孩 。女性患者可传给男孩和女孩 。女性患者较多,但症状轻,多数只有血磷低下而无明显佝偻病骨骼变化 。男性发病数低,但症状较严重 。偶见一些病例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亦有部分病例为散发性,并无家族病史 。临床表现疾病症状①血磷低下,对一般剂量维生素D没有反应;②尿磷增加;③钙从肠道吸收不良,尿钙减少或正常;④佝偻病症状发生在一周岁以后;⑤生长缓慢,但年长儿发病者生长正常 。将近周岁时下肢开始负重,才发现症状,开始发病常以"O"形腿或"X"型腿为最早症状,其他佝偻病体徵很轻,较少出现肋串珠和郝氏沟,缺乏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常见的肌张力低下 。常不被家长注意 。较重病例有进行性骨畸形和多发性骨折,并有骨骼疼痛,尤以下肢明显,甚至不能行走 。严重畸形,身长的增长多受影响 。牙质较差,牙痛,牙易脱落且不易再生 。X线骨片可见轻重不等的佝偻病变化,活动期与恢复期病变同时存在,在股骨、胫骨最易查出 。实验室所见主要以低血磷为主,多在0.65mmol/h(2mg/dl)左右,血钙可在正常範围内或偏低 。尿常规和肾功能正常,尿中无胺基酸 。肾小管回吸收磷率降低 。併发症:有进行性骨畸形和多发性骨折,并有骨骼疼痛,甚至不能行走牙质较差 。身材矮小 。
抗维生素D佝偻病

文章插图
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方式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方式大多是X-连锁显性遗传或不完全显性遗传,部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隐性遗传 。大约2/3的病例,为X连锁显性遗传 。男性患者只能将致病基因传给女孩 。女性患者可传给男孩和女孩,机会均为50% 。女性患者较多,但症状轻,多数只有血磷低下而无明显佝偻病骨骼变化 。男性发病数低,但症状较严重 。在患者的非佝偻病亲属中,可能表现为低血磷症和肾脏重吸收磷减少 。另有l/3为散发性,可能是新发生的基因突变所致,男性突变率为6.4X10-6,女性突变率为5.3X10-6 。偶见一些病例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隐性遗传 。亦有少部分病例为散发性,并无家族病史 。诊断鉴别检查诊断实验室所见主要的生化异常是低血磷,但应注意不同性别、年龄与血清之间的关係 。血清磷值下降0.48~0.97mmol/L(1.5~3.0mg/dl),多在0.65mmol/L(2mg/dl)左右,血钙值正常或稍降低,血清硷性磷酸酶活性增高,虽然存在低磷血症,但尿磷仍排出增加,说明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障碍从未发现有胺基酸尿、葡糖尿、磷酸盐及钾 。有人发现即便有肾小管磷重吸收障碍,在出生的最初几个月,由于肾小球滤过率相当低,血清磷浓度可能正常 。所以最早的实验室异常可能是血清硷性磷酸酶活性增高 。尿常规和肾功能正常,肾小管回吸收磷率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