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氏桿菌


沙门氏桿菌

文章插图
沙门氏桿菌【沙门氏桿菌】病原性肠道细菌的一个属,为革兰氏阴性桿菌 。在形态上和生理上都极似大肠桿菌,但为了医学上的方便,仅从细菌抗原的构成上,根据而考夫曼(F.Kauffmann)等(1934)提出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属 。
基本介绍中文学名:沙门氏桿菌
拉丁学名:Salmonella
界:细菌界
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纲: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
目:肠桿菌目Enterobacteriales
科:肠桿菌科Enterobacteriaceae
属: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
种:沙门氏桿菌
定义病原性肠道细菌的一个属,包括肠伤寒桿菌 。在形态上和生理上都极似大肠桿菌,但为了医学上的方便,仅从细菌抗原的构成上,根据而考夫曼(F.Kauffmann)等(1934)提出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属 。但它和大肠桿菌,特别是与病原性的副大肠桿菌(Paracolon)、巴氏桿菌及痢疾桿菌等具有共同的抗原成分,区别并不明显 。沙门氏桿菌是(1—3)×(0.5—0.8)微米的桿菌,除几个例外,多具有周生鞭毛可进行活泼的运动 。革兰氏阴性,不形成芽孢,物质代谢依其种类而显示同型乳酸发酵和大肠桿菌型的中间型,碳水化合物的利用一般不良 。不利用乳糖和蔗糖,不形成吲哚、乙醯甲醇(acetyl me-thylcarbinol),但能产生硫化氢 。该菌在普通肉胨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必需营养的界限不高,虽然有不少是原养型(prototroph)的,但不能自由生活,都是作为动物(从人至鸟)的寄生菌而被发现的 。用热或酒精处理后调查结果表明,菌体抗原(O抗原),是由2—4成分的组合构成(用Ⅰ,Ⅱ,Ⅲ表示),处理前的鞭毛抗原(H抗原)因各种菌大抵是呈二种不同类型的相(phase)而生长,称为第一相和第二相 。对沙门氏桿菌O抗原成分的化学研究,证明是由多糖构成的 。这种多糖以半乳糖、甘露糖和鼠李糖的重複单位为基本结构 。毒素与其它肠道细菌的情况一样,是内毒素,鼷鼠致死量约为0.5毫克左右,是一种多糖磷脂质的複合体 。鸟、人、猪对许多菌都有较高的敏感性,但症状上与肠伤寒、副伤寒、食物中毒(主要是肠炎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一样,有各种不同的程度 。治疗上氯霉素最有效 。
沙门氏桿菌

文章插图
主要沙门氏菌的生化特性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是一大群寄生于人类和动物肠道内生化反应和抗原构造相似的革兰氏阴性桿菌统称为沙门氏桿菌 。1880年Eberth首先发现伤寒桿菌,1885年Salmon分离到猪霍乱桿菌,由于Salmon发现本属细菌的时间较早,在研究中的贡献较大,遂定名为沙门氏菌属 。现有67种O抗原和2000个以上血清型,所致疾病称沙门氏菌病 。根据其对宿主的致病性,可分为三类:①对人致病;②对人和动物均致病;③对动物致病 。与人类关係密切的沙门氏菌有:伤寒沙门氏菌(S.typhi),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S.paratyphiA、B、C),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猪霍乱沙门氏菌(S.choleraesuis),肠炎沙门氏菌(S.enteritidis)等十余种 。一般可简称伤寒桿菌,甲、乙、丙型副伤寒桿菌,鼠伤寒桿菌,猪霍乱桿菌,肠炎桿菌 。生物性质形态大小0.6~1.0×2~3um,无芽胞,一般有鞭毛,无荚膜,多数有菌毛,革兰氏阴性桿菌 。培养特性兼性厌氧菌,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形成中等大小、半透明的S型菌落 。在肠道桿菌选择性培养基上形成无色菌落 。生化反应不发酵乳糖和蔗糖不产生吲哚,不分解尿素,VP试验阴性,大多产生硫化氢 。发酵葡萄糖、麦芽糖和甘露醇,除伤寒桿菌产酸不产气外,其他沙门氏菌均产酸产气 。抗原主要有O和H两种抗原 。少数菌具有表面抗原,功能与大肠桿菌的K抗原相似,一般认为与毒力有关,故称Vi抗原 。1.O抗原:为脂多糖,性质稳定 。能耐100℃达数小时,不被乙醇或0.1%石炭酸破坏 。决定O型原特异性的是脂多糖中的多糖侧链部分,以1、2、3等阿拉伯数字表示 。例如乙型副伤寒桿菌有4、5、12三个 。鼠伤寒桿菌有1、4、5、12四个;猪霍乱桿菌有6、7二个 。其中有些O抗原是几种菌所共有,如4、5为乙型副伤寒桿菌和鼠伤寒桿菌共有,将具有共同O抗原沙门氏菌归为一组,这样可将沙门桿氏菌属分为A~Z、O51~O63、O65~O67共有42组 。我国已发现26个菌组、161个血清型 。使人类致病的沙门氏桿菌大多属于A~E组 。O抗原刺激机体主要产生lgM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