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学院外语系【安康学院外语系】安康学院外语系,创建于1988年,现开设英语、日语、英语教育3个本、专科专业 。
基本介绍中文名:安康学院外语系
创建于:1988年
在校学生:800余人
教职工:64人
概况介绍外语系,现开设英语、日语、英语教育3个本、专科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基层、面向区域社会的中国小外语师资和面向发达地区及海外的翻译、旅游、外贸等方面的套用型人才 。外语系现有,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26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占教师总数的60%左右,现聘请的外籍教师5名,其中英语外教4名,日语外教1名 。近年来,通过对外招聘、在职培养等方式,外语系的师资力量不断壮大,教师队伍结构不断最佳化,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外语系先后获得陕西省“创佳评差最佳单位”、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综合治理先进集体”、陕西省教育工委“先进基层党总支”和学校“先进党总支”等荣誉称号 。院系规模外语系下设3个专业教研室:语言文化教研室、基础英语教研室和英语教育教研室;外语系的“大学英语教学部”下设2个教研室:大学英语教研室(1)和大学英语教研室(2) 。“安康学院翻译研究中心”、 “英语” “日语”专业四、八级统测考点均设在外语系 。外语系非常重视语言学习氛围和语言学习环境的建设 。系内拥有数字网路语言实验室及实训实验室共6个,每室38-50座不等,为学生提供了专业学习实践机会;系内还设有外语调频广播电台1个;系资料室藏有中、外文图书10000余册,外语类专业学术期刊40余种,电子音像资料3000余套(盒) 。这些资料满足了全系师生的教学与学习之需 。教学特色多年来,外语系始终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在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改革和研究等方面成效较为显着 。科研工作也新的突破,近年来,全系教师共承担省、厅级科研课题和校级科研、教学改革项目50余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近200篇,其中核心刊物20余篇,参编教材5部 。此外,外语系教师主持的校级精品课程4门,系级精品课程2门,拥有校级教学团队1个 。外语系对教风和学风建设常抓不懈,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外语系成为全校首个学风建设试点教学单位,外语系的“晨读”已成为全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第二课堂教学建设是我系的特色,为全校学生营造良好的外语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 。近三年来,外语系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多次获奖,其中特等奖1人,一等奖8人,另有多人获得二、三等奖;在“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中,获得二等奖1人,三等奖2人;英语专业四级考试过关率在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已有数名学生顺利考上硕士研究生 。近年来,本系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左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的学校及企业 。外语系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已初显特色,为学生就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外语系目前有固定教学实习基地15个,可满足英语师範生的实训要求 。每年的教育实习均有多名学生获得“优秀实习生”称号,实习效果良好 。此外我系还和西安、榆林等地的旅行社、国际酒店建立了合作关係,满足了英语非师範学生的实习需求 。在日常教学中,还定期开展“英语第二课堂”和“日语第二课堂”活动,其中“英语角”、“日语广场”、“外研社杯”英语演讲大赛、 “睿思杯”英语辩论赛以及英语话剧社等已成为训练我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平台 。近年来,随着学校的发展,外语系不断加强对外学术交流,先后聘请多名高校的学者来系内讲学,大学生美国暑期实习项目(Summer Work & Travel Program)和赴澳大利亚留学项目在我系正积极开展,目前我系英语专业学生王倩已获得“美国暑期实习项目优秀大学生”称号,另有多名学生积极报考雅思,準备赴澳留学 。外语系大学英语教学部,负责全院大学英语教学管理、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以及校园英语文化建设 。“大外部”的大学英语教研室1,有教师18名,主要承担学院本科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大学英语教研室2,有教师10名,主要承担学院专科大学英语教学工作 。近年来,本部承担了4门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任务,以及重点教改项目多项,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基于计算机网路和教室多媒体的教学模式改革试点、英语自主学习、第二课堂特色项目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绩 。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有7名非英语专业学生获得一等奖;1名学生获得“外研社杯”杯英语演讲大赛三等奖 。经过大英部教师的努力,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综合套用能力不断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专业介绍1.英语专业(师範、翻译方向)学制: 四年学历层次:本科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为宽广的知识面,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与心理素质以及较强的业务技术套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后能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和其它有关翻译、管理和涉外工作的高级套用型人才 。主要开设课程:综合英语、高级英语、听力、口语、阅读、语音学、语法、英语写作、英美概况、翻译理论与实践、口译、学科教学论、英语语言学、第二外语、英美文学选读、西方文化等 。2. 日语专业学制: 四年学历层次:本科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扎实的日语语言功底,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主要服务于外事、外经、外贸、涉外企事业、旅游接待及教学研究等部门的高级套用型人才 。主要开设课程:基础日语、高级日语、日语听力、口语、日语口译、日语泛读、日语写作、翻译、日本概况、日本文学史及选读、日本诗歌欣赏、日本社会文化、古典日语、第二外语(英语)等 。3. 英语教育专业(中国小教育、学前教育方向)学制:三年学历层次:专科·培养目标:培养能适应地方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语言实践能力,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强的适应性和创新精神,能胜任中、国小英语教学工作和与英语相关工作的套用型人才 。主要开设课程:综合英语、听说、口语、阅读、实用语音、语法基础、英美概况、写作基础、翻译基础、英语教学论、教师口语、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等 。外语系教师近年来取得的成绩 多年来,外语系始终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外语外出进修学习培训、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青年教师导师制、引进高层次人才、外聘高职称教师等途径,外语系的师资队伍正在逐渐壮大,教师的整体素质正在逐步提高 。为此,在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着的成绩 。近年来,全系教师共承担省、厅级科研课题和校级科研、教学改革项目50余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近200篇,其中核心刊物20余篇,参编教材5部 。此外,外语系教师主持的校级精品课程4门,系级精品课程2门,拥有校级教学团队1个 。近年来,外语系多名教师教学成绩显着,获得了不同荣誉 。其中,5人在全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获“校级教学能手”称号;1人在首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中获“优胜奖”,6人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3人在“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中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在年度考核中,8名教师获校级“优秀教师”称号 。队伍建设1.切实加强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领导每年制定专门的师资建设计画,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合理引进人才 。2.加强教授、副教授的培养、引进与聘任工作加大校本高级职称教师的培养力度,创造条件使中级职称以上骨干教师提升职称结构;在引进人才时,遵循师德高尚、职称高、教学水平高、科研水平高的“四高”原则,切实改变本专业不够合理的职称结构;聘请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其它院校的教授学者为本系客座教授,帮助指导学科建设,指导青年教师教学科学研究 。3.实施青年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加大对青年教师培养力度(1)加强新进教师岗前培训,特别是专业教学方面的培训,使其儘快进入教师角色;(2)鼓励具有学士学位的青年教师报考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位,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报考在职博士研究生 。(3)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每年一度的全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 。4.加快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步伐,逐步建立一支以专任教师为主体,兼职教师为辅,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广开渠道、吸纳社会资源,逐步建立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特别要加强对具有行业背景教师的聘任力度,扩大“双师型”教师比例 。5.加强师资队伍管理,配合院人事处积极开展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建立持续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 。6.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通过各种方式对教师进行爱岗敬业教育,提倡教师奉献、团结协作精神 。7.加强学术交流,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创造学术氛围 。(1)每年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到系内讲学,以扩大学术研究的视野 。鼓励并支持教师参加国内重大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把握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 。同时,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就学科的发展问题进行研讨、交流 。(2)鼓励教授、副教授、博士、硕士以访问学者身份到国内外重点大学访学 。硬体设施系内拥有多媒体网路教室、语言实验室6个,外语调频广播电台1个,系资料室藏有中、外文图书、报刊及电子音像资料10000余册,全系教师承担省、厅级科研课题和校级科研、教学改革项目50余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近200篇,其中核心刊物20余篇,参编教材5部 。取得成绩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外语系师生共同努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第二课堂与技能训练的教学特色日益凸显 。多年来,外语系已有多名学生分别在“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和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奖,英语专业四级考试过关率在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已有多名学生顺利考上硕士研究生 。近年来,本系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左右 。
- 威尔斯大学兰彼得学院
- 北京师範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
- 华东交通大学软体学院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高兴发
- 新工科学院
-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海事学院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 王文武
- 广东东南理工学院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
-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