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宣德朝史料中的张三丰·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沈一民 道藏中国之最( 四 )


《敕右正一虚玄子孙碧云》:“朕敬慕真仙张三丰老师,道德崇高,灵化玄妙,超越万有,冠绝古今,愿见之心,愈久愈切 。遣使祇奉香书,求之四方,积有年岁,迨今未至 。朕闻武当遇真,实真仙老师 。然于真仙老师鹤驭所游之处,不可以不加敬 。今欲创建道场,以伸景仰钦慕之诚 。尔往审度其地,相其广狭,定其规制,悉以来闻,朕将卜日营建 。尔宜深体朕怀,致宜尽力,以成协相之功 。钦哉!故敕 。永乐十年三月初六日 。” [31]这份敕书与《御制书》同时,主旨是朱棣命孙碧云(1345—1417)营造武当山宫观以待张三丰 。文中不仅再次重申朱棣寻访张三丰远在永乐十年之前,更指出武当山也是张三丰主要的活动地点之一 。“朕闻武当遇真,实真仙老师”,明白无误地表明了这一点 。《诗赐虚玄子孙碧云》是朱棣专为孙碧云所作诗歌,与《敕右正一虚玄子孙碧云》的时间相同,其中“若遇真仙张有道,为言伫俟长相思” [32]二句,与《敕右正一虚玄子孙碧云》的内容互为表里 。
与朱棣这三份文字相应和的是,卷十五所收永乐十一年(1413)张宇清所上《奏疏式》 。其中写道:“臣再伏谓:三丰张真仙道德既崇,圣凡有间,虽富贵不拘于形迹,奈朝廷切慕其容仪,访寻历十载之余,晨夕重九重之念 。” [33] “访寻历十载之余”,据此上推时间,再次证明朱棣寻访张三丰始于永乐元年 。文中还提及:“愿降敕旨,委差仙官神吏,遍历名山大川、岩穴洞府,搜访三丰神仙 。不以天下真仙朝会为期,先祈召赴,面奉旨谕,早赐光临,大扬仙道 。” [34]当朱棣寻访张三丰无果之时,张宇清上疏,请求扩大寻访人员的队伍,让道士也参与到寻访之中 。这一上疏得到了朱棣的肯定,所以才有吴伯理常驻鹤鸣山的举措 。
卷二还收录有署名为湘王的《赞张真仙诗》:“张玄玄,爱神仙,朝饮九渡之清流,暮宿南岩之紫烟 。好山劫来知几载,不与景物同推迁 。我向空山半不见 。徒凄然,孤庐空寂大松里,独有老猕松下眠 。张玄玄,爱神仙,匪抑乘飙游极表,茅龙想驭游青天 。” [35]此处的“湘王”,即朱元璋第十二子朱柏(?—1399) 。洪武十一年,朱柏被封为湘王,洪武十八年(1385)十月,“湘王柏之国荆州府” 。[36]建文初,因被控谋反,朱柏阖家自焚 。《赞张真仙诗》应作于1385—1399年之间 。这首诗再次表明张三丰于洪武年间曾活跃于武当山 。
此外,《敕建大岳太和山志》还保存有张三丰的一则传记 。“张全一,字玄玄,号三丰,相传留侯之裔 。不知何许人 。”这段介绍与《张神仙祠堂记》所记截然不同 。其后介绍张三丰的相貌和平日的言谈举止,勾画出“咸以为神仙中人也”的神异之士的形象 。其后则是对张三丰在武当山的活动进行描述 。“洪武初来入武当,拜玄帝于天柱峰 。遍历诸山,搜奇揽胜 。……洪武二十三年,拂袖长往,不知所止 。”这里明确了张三丰活动于武当山的时间,从洪武初年直至洪武二十三年(1390) 。最后是明朝皇帝寻访张三丰的过程 。不仅朱棣曾经寻访过张三丰,朱元璋亦曾访求过张三丰 。“二十四年,太祖皇帝,遣三山高道,使于四方,清理道教,有张玄玄可请来 。” [37]早在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元璋即留意张三丰,派人寻访张三丰 。
武当山因张三丰的行踪而大兴土木,然而全书中有关张三丰的史料却并不丰富 。这是由《敕建大岳太和山志》的最初阅览对象而决定的 。任自垣《进大岳太和山志表》:“遵依前代《总真集》,续入圣朝恩赐,总成志书 。庶几万世之下以永其传矣 。谨随表奉上,伏乞圣暇一览,用展刍荛之见,少伸葵藿之诚 。” [38]《敕建大岳太和山志》修成之日,即由任自垣献于朱棣 。由于最初纂修的目的即设定为进献皇帝,因此全书采取了谨慎的态度,关涉张三丰的部分都采用来源较为准确的材料 。所以在张三丰传记中,任自垣对张三丰的出身以“相传留侯之裔 。不知何许人”的平实语句加以表述 。正是因为《敕建大岳太和山志》的谨慎态度,全书能够提供有关张三丰的线索极为少见 。只知张三丰曾于洪武初年至洪武二十三年驻留在武当山 。明朝皇帝对张三丰的寻访则从洪武二十四年开始,至永乐元年,朱棣才专门针对张三丰进行不间断的寻访 。待至永乐十一年,经张宇清的上奏,寻访的队伍进一步扩大,道士亦参与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