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遇雨伞复刻祖先位置 光遇复刻先祖时间表雨伞

澎湃新闻采访人员 杨宝宝
【编者按】
和节日节气相关的民俗,传承了上千年,蕴藏了祖先的智慧和文化 。在现代社会,我们与传统民俗渐行渐远,但在某一个时刻,我们仍会被清明、谷雨等二十四节气的名字惊艳,会被元宵的“花市灯如昼”打动,会在春节和中秋从遥远的他乡奔赴故乡 。民俗是流淌在血脉中的属于中国人的记忆 。
澎湃新闻与华东师范大学民俗研究所合作,推出传统民俗节日栏目,介绍那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节庆以及与之相关的民俗,这些民俗并未消失,依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

光遇雨伞复刻祖先位置 光遇复刻先祖时间表雨伞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光遇雨伞复刻祖先位置 光遇复刻先祖时间表雨伞】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 。虽然“倒春寒”的天气带来大降温和暴雨,受疫情影响不能出门,但朱应家里还是有春天 。餐桌上摆上了“春菜”,细细嫩嫩的口感和滋味,就是春天的味道 。
二十四节气是什么?是中国古人总结出的集天象、物候、时令、自然变化规律为一体的复杂系统,是指导古人耕作、生活的“时间表”,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
但对于朱应来说,这个答案要简单得多 。从小在上海江南古镇朱家角长大,朱应记忆里的二十四节气,是一张“美食时间表” 。
光遇雨伞复刻祖先位置 光遇复刻先祖时间表雨伞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朱应
时间点滴流逝,随着气候的变化,自然也生发出不同的收获 。与自然联系紧密的人们,过的是一种“应时而食”的生活 。
春天万物生长,青团嫩绿可爱的颜色,就来自新鲜的南瓜叶;到了夏天,梅子成熟,小满时分就有了清甜的梅子酒;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可吃的东西就更多了,金豆和酥饼都让人满足;到了冬天,用芝麻炒成的芝合糖,会带来寒冷天气里温暖的甜蜜 。
后来,虽然离开小镇,节气小食里蕴含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哲学,却深深印在了朱应心里 。儿子上幼儿园时,她终于下定决心,带儿子一起去寻访这些小食,寻找那种顺应自然、应时而食的生活美学和智慧 。
“节气是什么?是盼头,是希望 。”在寻访小食手艺人的路上,朱应越来越感受到节气深植在他们的心中,成为一种与生俱来的生活方式,这也是她一直在追寻的生活美学,平凡质朴、“手忙心闲”,“我觉得每个节气就像闹钟一样,到了这个时候就会提醒我们,吃一点应季的食物,与自然和四季,多呆一点时间 。
光遇雨伞复刻祖先位置 光遇复刻先祖时间表雨伞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朱应把自己对节气小食的寻访写成了一本书《小食里的光阴》
【对话】
每个节气,都有应季的小食
澎湃新闻:马上就要到春分了,春分该吃什么应季的食物?
朱应:这些天天气暖和了,但是因为疫情大家都不能出门,小朋友和家人都留在家里,所以我早上也起来的更早一些 。起来看到窗外的柳条开始萌新芽,鹅黄的、绿绿的,好多树也开了一身粉红色的花,空气里有一股春泥的味道 。
今天是春分,春天走到今天,好像已经过去一半了 。所以古人管这一天叫“日夜分”,有一句话叫“昼夜均而寒暑平”:这一天白昼和黑夜是等长的,均为12小时 。
太阳直射到地球赤道的那一刻是“春分点”,接下来的日子,太阳往北走,天气也会越来越暖和 。在这个昼夜平分的日子里,我们在饮食上也讲究“均衡”二字:膳食均衡,因季而食 。我们古人有句话叫“春分吃春菜”,就是吃那些刚冒出头的、嫩嫩的、细细的新菜,比如说荠菜,还有我们上海人很爱吃的马兰头、香椿芽、春笋、芦蒿……再过一段日子,河里的螺蛳也要长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