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羲之到文征明:历代行书八大家 上海历史之最内容推荐英语( 六 )


赵孟頫《兰亭帖十三跋》
赵孟頫的书法有浓厚的复古意味,但又能在出入古人之间,得以自出机杼,创造出一种笔画牵丝、结构润泽、借让精巧、形神兼得的雅媚秀丽书风,而与元代绮丽的时代风尚相合 。他认为:“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强调在继承传统中创新,在复古的融合贯通中开辟时代书法新路,形成有广泛影响力的“赵体” 。其楷书代表作《胆巴篇》《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字体秀丽清奇,笔法严谨圆通,风格超逸沉稳 。其小楷代表作《洛神赋》,受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影响,写得潇洒自然,风格统一、神完气足 。行书受王羲之《圣教序》影响 。所书的《兰亭帖十三跋》,深得王书神韵,笔势流美、通篇畅达 。草书则受王羲之《十七帖》影响,其《衰荣无定诗帖》是草书中的佳作 。
赵孟頫诸体兼善,《元史》本传云:“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赵孟頫书法的最大成就在于行书 。他醉心于王羲之、智永的典雅书法,终其一生临摹学习,心摹手追,身体力行,将晋人唯美书风发扬光大,从而与日渐衰败靡弱的宋人书风划清界限 。明代宋濂说:“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 。
赵孟頫代表作《兰亭帖十三跋》,深得王书精义,是书法与书论相结合的行书代表作 。其在书法上弘扬“二王”书法的大美大雅精神,卓越贡献有目共睹 。就《兰亭帖十三跋》而言,写下如此多的跋语,足见其醉心《兰亭序》的程度非一般人可比 。这十三幅行书作品精彩之处,后世多有评论,毋庸赘言 。而《十三跋》中体现的精彩书论颇值得深度分析 。这里仅举出几跋,便可窥见其书法崇尚高古之美的精神脉络 。
第五跋:“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 。况兰亭是右军得意书,学之不已,何患不过人耶” 。赵孟頫强调习书务必师承古代经典,哪怕只观古代几行佳作也会大有启悟 。尤其是王羲之《兰亭序》,是其最精彩的杰作,专心学习便可以领悟其精髓,足以名世 。
第六跋:“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 。赵孟頫认为,要反复把玩钻研古代经典法帖,深刻了解其用笔之精和结构之妙,必能使自己的书法获得长进 。
第七跋尤为重要,道出了赵孟頫书法美学的核心思想——“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 。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右军字势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齐梁间人,结字非不古,而乏俊气,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终不可失也” 。赵孟頫强调:书法以用笔为第一位,而字的间架结构也需用心安排 。书法“结体”随时代而发展,但“用笔”自古以来是变中不变者 。王羲之笔法与字势变革是古代法度,其字里行间的雄伟俊秀出于自然天成,因此古今之人都祖述宗法 。南朝齐梁之间书家的书法结字古朴,但缺乏俊逸秀美的气息 。书法其实取决于每人的领悟力,古人书法之法终归不可离弃 。周星莲《临池管见》深为赞同赵孟頫的看法,认为:“‘书法随时变迁,用笔千古不易 。’古人得佳帖数行,专心学之,便能名家 。盖赵文敏为有元一代大家,岂有道外之语?所谓千古不易者,指笔之肌理言之,非指笔之面目言之也” 。
第九跋说明有人学书法仅得其皮毛,而难以得到精髓:“东坡诗云:‘天下几人学杜甫,谁得其皮与其骨 。’学兰亭者亦然 。黄太史亦云:‘世人但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 。’此意非学书者不知也” 。用苏东坡和黄山谷的诗说明,得到经典表面形式技巧容易,想脱胎换骨却找不到精神良药,可谓难上加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