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每个民族的文化深处,都藏有经久不衰的典籍经传沉淀维系着民族思想的底色 。它们关注普遍的人类境遇,直指不同时代下的共同困惑,连接个体内心与公共生活,因而成为拥有长久生命力的“经典”之作 。回顾中国历史,流传下来的经典作品繁多,但与公众读者间的距离却有些微妙,不少文本或因古今语言之别而难解其意,或因体量之大令人望而却步,于是有别于学院派研究的通识读物成为普通读者走近经典的一种通路 。
然而,“通识”却并不等于“通俗” 。近年来,部分关于经典普及的通识作品存在发挥过度的倾向,在知识层面不够坚实可靠 。诚然经典文本急需与当下建立连接,但回归经典仍然是形成“创造性解读”而非误读的前提 。而当语言充当表意的媒介,阐释性的解读究竟是在原文与实意间搭建起桥梁,还是加剧了其间的隔膜?站在言意之间,或许是在接近经典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调试的身位 。
本期专题即围绕中华经典文本,以千年前老庄思想为起点,挖掘言与意、实相与本体的辩证关系,进而落至《红楼梦》的人情际会,在具体人物的生活世界中寻找存在的根基,收集经典文本跨越时间的长河所留给今天读者的那些思考与回应 。同时,我们也借此追问,好的通识作品在今天的阅读环境下何以可能 。
诸子百家中,庄子是少有的未曾在这世间留下太多痕迹的人 。历史上关于庄子的记载相当匮乏,即便是最早为庄子作传的司马迁,也多在文中使用评论性表述,而少见真正涉及庄子的事迹 。这就给今天的读者走近庄子留下了庞大的空白之地,某种程度上,庄子的确与我们相隔遥远 。然而,作为彼时世俗意义上的“失败者”,庄子受到来自现实生活和精神层面的诸多压力,其境遇又与历史上多数时代的大多人相似 。
元刘贯道《梦蝶图》,庄子精神的集中体现 。
两相对照,我们不难理解为何时隔两千余年,庄子思想依然具备吸引力与阐释力 。而这片空白之地也昭示着,后人不能从通常意义上来认识或理解庄子,唯有回归原典才能触摸到边界一二 。今天流传于世的《庄子》是晋代郭象注本,全书整理收录33篇,大致勾勒出庄子思想的基本轮廓 。围绕《庄子》一书,我们专访了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引驰,梳理描摹“庄子”这一人物形象,辨析庄子思想中涉及“逍遥”“齐物”的关键问题,溯源老庄道论的内在联系,最后尝试从语言层面体察庄子思想的灵活之处 。
本文出自2023年4月14日新京报书评周刊专题《言意之间》中的B04-B05 。
陈引驰,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领域为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学理论,道家思想与文学、中古佛教文学、海外汉学等 。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新京报:在这套丛书的主编身份之外,你也亲自操刀其中的《通识》一书,近年来还出版了包括《庄子讲义》等多部相关书籍 。相较于该系列所面向的其他典籍而言,《庄子》对于今天的普通读者来说是距离相对较远的,而要理解其思想深处的复杂性,绕不开的便是庄子其人 。你认为庄子有别于同时代其他思想家的地方是什么?
陈引驰:在聊庄子这个人之前,或许我们可以先尝试用庄子的思维习惯想一个问题 。庄子很喜欢从事物的反面去想,就与今天读者的距离而言,我们当然可以说它是相对较远的,但其实也未必 。比如《红楼梦》相对与我们的时代更近,书中人物的情感与思考或许也更能引起共鸣,但其中基于大观园的贵族生活对今天的人们来说其实是相当陌生的,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贾宝玉和林黛玉意义上年轻人呢?
- 论酒量,为何山东人是“全国第一名”?本文揭秘,网友:服气 酒量世界之最
- 只是取暖需要唐玄宗为何独爱胖女人杨贵妃
- 解密三国:官渡之战袁绍输在哪儿?与曹操何关
- a370m独显相当于什么显卡
- 皇太极与大玉儿孝庄姐妹与姑姑同嫁皇太极真相
- 独孤信是大帅哥吗?为何说独孤信是最牛的老丈人
- 世界上最恐怖的酒店:“残骸”遍布,门上贴符,200元一晚…… 世界十大猛鬼酒店
- 值得入手的登山杖,来自德国的登山杖品牌LEKI实用心得与评价 世界十大登山杖排行
- “卡罗拉:经典永恒”的魅力 世界十大最经典车型
- “横竖”之最的花江峡谷大桥 中国之最高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