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条之战在哪里?
鸣条之战,是夏朝末年(约公元前1600年)在商灭夏的战争中,商汤率领商部落士兵与夏军在鸣条(今山西运城夏县之西,一说在河南封丘东)进行的一场决战 。在约公元前16世纪,夏王桀的统治出现了危机 。夏朝在东方的属国商,乘机先征服邻近的夏属葛国(今河南宁陵北),保障商都南亳(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南)的安全 。又派重臣伊尹至夏王都城探测虚实 。再采取分别翦除夏朝羽翼的策略,各个击破了位于夏、商之间的豕韦(今河南滑县东南)、顾国(今河南范县东南)、昆吾(今河南许昌)等夏朝属国,使夏王桀孤立无援 。接着,商汤又率战车70乘、敢死士兵6000人攻夏王都 。夏桀只好仓促率王师与商军战于鸣条,结果夏朝军队大败 。这场战争成为夏王朝灭亡的转折点 。战争的结果导致夏王朝灭亡,商汤建立了中国的第二个王朝商朝 。
鸣条之战是大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在鸣条一地灭夏朝的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改朝换代的战争,也是影响中国的经典之役,古籍上多有记载,如《尚书·序》说:汤“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 。鸣条之战是中国古代通过“伐谋”、“伐交”、“伐兵”、“用间”之策,达到战争速胜的最早成功战例,对于后世战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构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是,鸣条在哪里?说法不一,现在,有许多根据证明,古鸣条就在封丘县东部与长垣县西南部的接壤处 。
发现石碑的朋友是长垣县梁寨村的高太生 。他从小就喜爱书法绘画艺术,到七十年代,在颇具规模的公社眼镜厂上班,是水晶、眼镜架子等几个车间的主任 。为增进书画艺术,就偷偷拜徐书府、吕琴轩为师刻苦学习书画,二位恩师都曾在清华大学等学校读美术,57年被凑指标打成右派回乡 。如今,太生正致力于把历史上发生在长垣的人物、事件刻制成石碑,让人们更加了解长垣 。
初夏的一天,我来到高太生家里 。院子里摆放着几十通刻制好的石碑,有舜帝陵、匡地会盟、卫灵公墓、卫懿公好鹤处、孔子像、子路像等 。
鸣条之战石碑呈卧式,有一米多长,50多厘米高,浅青灰色,右上角残掉,碑体腐蚀风化的非常厉害,阴刻的三行篆文很难识别,上下两行字较小,每字约9厘米见方,上面是“商汤夏桀”四字,下面是“旧址”二字,中间的“鸣条之战”几个字较大,每字约20厘米见方,似是一处建筑的标志物 。石碑上没有年代,太生介绍,有懂行的人根据腐蚀风化的程度,推断大致为唐代遗物 。我又请人鉴定,应该是明朝初年的遗物 。
石碑是他在1980年10月去村子东南的地里拉沙土窖红薯的时候发现的,就拉回家里珍藏 。
据太生转抄的明代长垣县志记载:“鸣条亭,舜崩处,陈留郡平邱县有鸣条亭” 。陈留郡治所在如今的开封县,历史上的平邱县管辖现在的长垣县西南部和封丘县东部 。太生介绍,村子东面太行堤外有一块地,叫做两棵旗杆地,传说是商汤进行战前动员“商誓”的地方 。村子南面的大车村据传有舜帝陵 。《孟子.离娄篇》中说“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 。《史记集解》引郑玄注:“负夏,卫地” 。《魏典》说:“负夏卫邑,一作瑕丘,在今河南濮阳县南” 。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指出:“舜生于诸冯(今山东诸城),卒于鸣条(今河南开封)”范文澜的《中国通史》中考证:“舜号有虞氏 。《孟子·离娄篇》说‘舜生于诸冯(山东诸城县)……卒于鸣条(河南开封附近),东夷之人也’,是舜居地在东方” 。
极其简陋的工具、低下的生产力,限制了我们的先民适宜在近水、少山、无洪水肆虐,以平原为中心的地带生活,并且依靠暴力来争夺这些利于繁衍生息的域土 。
- 鸣条之战的结果如何?夏商鸣条之战的影响有哪些
- 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原因秦军大败原因分析?
- 中国古代战役淝水之战简介淝水之战的时间
- 淝水之战的战争情况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是谁?
- 秦晋淝水之战的战役背景前秦南下伐晋的原因
- 春秋五霸的晋文公称霸的关键性战役是什么之战?
- 历史上真实的赤壁之战:原来是五万打七万
- 彝族介绍彝族名称来历和彝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 隋炀帝墓到底在哪里?隋炀帝的遗骨又在哪里
- 兵圣孙武的旷世之战: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