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孙武与伍子胥执掌吴之国政、开始实施疲楚战略以来,已历六年了 。这六年间,由于孙武的卓越军事才能,已使楚军陷于疲于奔命之境地,直攻楚都的时机已经成熟 。然而可笑的是,就在吴军准备大举伐楚之时,中原及北方十八诸侯在召陵举行声势浩大的会盟,扬言要南下伐楚 。可惜晋国优柔寡断,诸侯各存私念,会盟无果而终 。吴王阖闾问孙武、伍子胥:“现在伐楚如何?”孙武与伍子胥都认为,要伐楚,还要做一件事,即联合在召陵会盟中态度坚决的蔡国和唐国,一起兴兵 。蔡国和唐国长期受楚国欺侮勒索,早已忍无可忍 。听说吴国伐楚,当然很高兴,皆答应出兵相助 。阖闾大喜,遂任命孙武为伐楚部队的总指挥,伍子胥为副将,作为孙武的助手,准备大举攻楚 。进军伐楚的路线,孙武也经过了深思熟虑 。
他将吴军分为两路,主力经青苔关、松子关,从荒无人迹之处潜行至郢 。此乃“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孙子兵法·九地篇》)第二路,则先至蔡国,与蔡军联合后,再会同唐军向汉水地区进发,准备在汉水一带配合潜行而至的吴军主力与楚军决战 。公元前506年,三万吴军倾国而出,拉开了伐楚的序幕 。
吴军经过充分地准备,于公元前506年秋举师伐楚 。吴军按孙武的既定线路,从难河平原越过大别山,长驱深入楚境千余里直奔汉水,威逼郊城 。吴军的行动,完全出乎楚国的意料 。楚令尹囊瓦和左司马沈尹戌调集军队在夏州(今湖北武汉市汉口)以西汉水南岸布阵防御,与吴军夹汉水对峙 。左司马沈尹戌感到敌军来势汹汹,便向令尹囊瓦建议说:“你依托汉水阻击吴军,不使其渡过汉水,以保证郢都的安全;我立刻去郢城,调集那里的主力部队偷袭吴军的后路,毁坏吴军舟船,阻塞三关,断其归路 。到那时,你再渡过汉水从正面进攻吴军,我率军从侧后袭击,一定能大败吴军 。”囊瓦同意了他的意见派尹戌北上调集援军 。自己在汉水与吴军对峙,等待援军到来,可是,在沈尹戌出发后,武城大夫黑、大夫史皇的一番话使囊瓦改变了主意 。武城大夫黑指出,吴国多水军,楚军则多用皮革包制的战车,因而不宜在水中久浸,我军利在速战 。大夫史皇也认为,如果沈尹戌把淮河吴军船只毁掉,回军阻塞三关隘口,截断吴军退路就会独得战功,声望也会盖过令尹您了 。如此他也劝囊瓦速战 。囊瓦听了两位大夫的话,利欲熏心,便置既定战略于不顾,开始指挥楚军渡过汉水与吴军作战 。
孙武开始见楚军与自己的军队对峙不战,便推测到楚军将调集军队夹击自己 。当他正在策划如何行动以诱使敌国过河决战时,手下向他报告说楚军即将渡过汉水与吴军决战 。孙武大喜过望,指挥军队先摆出决战的架势,在小别山交战一场 。吴军与楚军刚一交战,孙武就指挥吴军佯败后撤,从小别山到大别山,孙武指挥吴军边打边退,引诱楚军一直追到了预定的决战地——柏举 。这一年的十一月十九日,当吴军与楚军在柏举列阵对峙,准备决战时,随军作战的吴王阖闾对于决战时机是否成熟突然产生了怀疑 。这时,阖闾的弟弟、吴将夫概认为,此时吴军士气旺盛,而楚军一直处在勉强应战的地位,而且楚令尹囊瓦一向不得人心,如果这时发起进攻,楚军必然溃逃,那时吴军再以主力投入战斗,必将大获全胜 。但是,吴王阖闾仍不同意发起进攻 。
夫概以孙武十三篇兵法所言“料敌制胜……上将之首也……战道必胜,主日无战,必战可也”(《孙子兵法·地形》)为依据,认为做属下的应把握时机,伺机而行 。于是,夫概率领自己的五千人马向囊瓦的军队发起了猛攻 。孙武见夫概已率先发起猛攻,便赶紧抽调三千多名精兵增援夫概,同时调集主力随后掩杀楚军 。楚军一触即溃,主力随之大乱 。孙武及时指挥吴军全部兵力投入战斗,大败楚军 。楚令尹囊瓦弃兵逃奔到郑国,史皇等人战死 。柏举决战以吴胜楚败而告结束 。囊瓦所属残军战败后,由苏延率领向郢城方向溃退 。孙武指挥吴军实施战略追击,到清发水(即汉水)追上了楚军 。
- 十年吃掉三十万人:农民军领袖黄巢的真实面目
- 日本投降前把中国的哪座城市变成黑死之城
- 南召抗战老兵王长山:八旬抗战英雄的桑梓情怀
- 东京大轰炸的战术改变:燃烧弹致日本损失惨重
- 历史揭秘:李世民的护卫队长为何被黑千年?
- 历史揭秘:史上最为神奇的诗人是谁?
- 探索:牛魔王为何也会孙悟空的七十二变?
- 项羽之死:难道竟是虞姬耍小心眼儿造成的?
- 六耳猕猴为什么不怕如来他真正的师父是谁?
- 他拦下皇帝的轿子讲了十句话结果成了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