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10过秦论 可谓历史之最同义词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过秦论》分上、中、下三篇 。课文选的是上篇 , 着重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 , 揭露秦始皇的暴虐无道 , 指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这是在分析秦王朝灭亡的历史过程中从反面总结出来的 , 如果从正面说 , 就是秦如果想使其攻与守的形势不发生截然相反的变化 , 就得施行仁义的政策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劝谏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 。
全文共5段 , 可分为两部分 。
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4段) , 叙述秦王朝的兴亡 。
第1段 , 写秦国势力的崛起 。先写秦的地理优势和秦孝公统一天下的雄心 。然后写秦孝公的对内对外政策 。对内 , 任用商鞅 , 厉行法治 , 发展生产 , 扩充军备;对外 , 实行“连衡”策略 , 离间诸侯各国的关系 , 以便各个击破 。其中“连衡”一句为虚笔 , 因为“连衡”的首倡者是张仪 , 而张仪相秦始于惠文王十年(前328年) , 是此后十年的事 。最后写实施上述内外政策取得的成果:秦国毫不费力地收复了西河之地 , 并占领了魏国西河以外的土地 。这一段写得气势逼人 , 为下文写秦国的进一步扩展 , 直到统一天下定下了基调 。
第2段 , 写秦国势力的进一步扩展 。孝公之后 , 几代秦君励精图治 , 国势日强 , 威慑诸侯 。本段分四层 。第一层 , 写惠文、武、昭襄三代秦君继承旧业 , 遵循遗策 , 相继用武力蚕食四邻 , 疆域日广 , 国力日强 , 使秦国和列国的矛盾日益尖锐 。第二层 , 写秦国的强盛引起诸侯恐惧 , 促使他们联合起来 , 共同对付秦国 。他们不惜代价招纳人才 , 采取“合从”的策略 , 结成强大的抗秦战线 , 凭借十倍于秦的土地 , 调动百万大军攻打秦国 。第三层 , 写九国为秦所败 , 被秦国制服 。秦军开关迎战 , 九国军队望关却步 , 不攻自溃 , 并争相割地 , 臣服于秦 。第二层和第三层用九国联合阵线的强大、失败的惨重和秦国取胜的轻易 , 反衬了秦国的强盛 。第四层 , 写孝文王和庄襄王 。这两位“享国之日浅” , 一笔带过 。
第3段 , 写秦始皇统一天下 。秦始皇用武力统一天下 , 使国势达到极盛;又用暴政统治人民 , 暴虐也达到极点 。本段分两层 。第一层 , 写“攻” 。秦始皇不仅消灭了各国诸侯 , 而且继续扩大版图 , 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 。第二层 , 写“守” 。作者极力铺叙秦始皇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措施 , 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形势各方面详细叙述 , 这中间已现出暴政的魔影 。这一段文字写出了秦始皇取天下威力之猛和守天下防范之严;还写出了秦朝初期盛极一时 , 反衬下段秦朝灭亡的迅速 。
第4段 , 写陈涉起义和秦王朝的覆灭 。先说陈涉地位低、才智不足 , 缺乏号召力和指挥作战能力 , 又说起义队伍人数不多、武器简陋 , 不堪一击 。然而结果出人意料 , “天下云集响应 , 赢粮而景从” , 星星之火顷刻间燃成燎原之势 。这一段与前三段形成鲜明对照 , 秦国面对强大的列国联盟 , 却以弱胜强 , 统一天下;面对平凡的陈涉 , 反被一击而溃 。原因何在?发人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