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相房玄龄,首倡玄武之谋,功居贞观之首,却帮太宗篡改历史 八上历史课本之最

前言:唐太宗的贞观时期,是一个名臣辈出的时代,提到贞观之治,我们的眼前也总能浮现出一个个名臣的身影,魏征、褚遂良、马周、虞世南等等 。但在这些名臣当中,有两个人的名字总是一起出现,后世还将他们的姓氏放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成语来作为历史贤臣的代表,这两位贤臣就是房玄龄与杜如晦,这个成语便是“房谋杜断” 。
那么,房玄龄与杜如晦这俩人,配合的有多好呢?
剧照:房谋杜断
《资治通鉴》中记载,唐太宗每次与宰相们议事,房玄龄总是能把事情的前前后后分析的很透彻,并给太宗提出很多解决办法 。但是商量来商量去,君臣几人总是拿不定主意,这时候太宗就会说道:“要不等杜如晦来了再说吧 。”
过了一会儿杜如晦来了,众人将刚才所议之事告知于他,让他发表自己的意见,杜如晦一听到房玄龄的建议便深表赞同,还说出了许多支持房玄龄的观点 。
到最后,商量来商量去,还是由杜如晦拍板儿,采纳了房玄龄的建议 。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房谋杜断” 。这两位宰相可以说是互相欣赏,互相配合,又都能为国奉公,倾心为唐太宗小吏,互相还不抢对方的功劳,这才使得太宗一朝呈现出了贞观之治的大盛世 。
但是,杜如晦去世很早,在唐太宗做皇帝后的第四年贞观四年就去世了,所以房谋杜断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更多的时候,是房玄龄一人为太宗出力,并且在太宗执政的23年中,房玄龄一直身居相位,是唐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 。那么,房玄龄到底有着怎样的才华,能成为有唐一代最著名的贤相呢?
一,少年奇才,18岁就能看透天下世势房玄龄出生于公元579年,那时候不仅唐朝没有建立,甚至隋朝还没建立,等到两年后的581年,隋文帝杨坚才篡夺了北周的江山,建立了隋朝 。隋文帝励精图治,开创了开皇之治,也是历史著名的明君 。
但是,房玄龄却不这么看 。到了他18岁的时候,父亲房彦谦被调任为长安附近的泾阳县令,房彦谦便带着青年房玄龄顺路来到京城拜访各路名人 。谁知房玄龄在结交了许多隋朝的达观名流之后,却说了这么一段话:虽然当今皇上(即隋文帝)堪称明君,但以我观之,大隋朝存在不了多久 。隋朝皇帝本无功德,全凭欺侮孤儿寡母夺来的江山,而皇上看似贤明,却并没有长远眼光,废了长子杨勇,立了次子杨广(即隋炀帝),这正是取祸之道 。所以大隋王朝看似清平,实则距离灭亡不远矣 。
父亲房彦谦听了他的话立即上前捂住了他的嘴,这话能说吗?但房彦谦也由此开始惊诧于这个儿子看透世势的眼力,知道这个儿子以后必将成为大才 。
房彦谦便将这个儿子带到了礼部侍郎高孝基家中拜访,高孝基素以知人著称,当他见到房玄龄后,便对一旁的隋朝在想裴矩说道:“仆阅人多矣,未见如此郎者 。必成伟器,但恨不睹其耸壑凌霄耳!”意思是,我看得人多了,还没有见过像房玄龄这样的后生,这小伙子以后必成大器,只是我老了,见不到他飞黄腾达的那一天了!
有了礼部侍郎和当朝宰相的认可,房玄龄在隋朝开始崭露头角,不过他一直不愿意为隋朝效力,他似乎一直在等待属于自己的明主 。这一等就是将近20年 。
二,38岁的房玄龄遇到18岁的李世民,圣主贤臣的历史就这么开启了到了公元617年,38岁的房玄龄仍旧在长安闲居,而隋朝的天下已经大乱 。就在这年7月,在太原的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反隋,两个月的时间就从太原打到了长安城下 。房玄龄在书房中放下了手中的书卷,望着窗外宏伟的长安城,他知道,属于他的明主,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