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如何控制高丽?公主下嫁高丽国王掌握大权( 三 )


大量的贡品和军需物品的输出,极大地加重了高丽人民的负担 。“小国连年不登,民皆乏食,所以军粮未曾尽意收贮,除见在兵粮七万七百二十七汉石外,内外公私俱竭,以此大小官员月俸国用,多般赋税,悉皆收取,更于中外户敛,粗备四万汉石 。除此之外,元朝政府还要求高丽向元朝的辽阳行省输送粮食 。仅元贞元年(1295年)的三月、四月,就有“米一万石输之辽阳”、“米一万二千一百八十石输之辽阳”、“米八千五百六十八石输之辽阳一的记载,足见高丽向辽阳输送贡米的数字之大 。
元朝对高丽朝贡的需索苛刻而严厉,其对高丽的回赐也很丰厚 。这与元朝与高丽统治集团因联姻形成的密切而又特殊的关系有关 。
元帝用于回赠的物品有:西锦、历日、金线走丝、色绢、骆驼、良马、弓矢、重锦、秤子、等子、鹘、海东青、宝器、风瓶、玉笛、彩帛、海青圆牌、铺马扎子、金瓮、玉带、金袍、米、鹦鹉、银、宝钞、织金段、红绢、葡萄酒、线绫、红绡、金段、金段衣、绣段、绫素段、木棉绢、剑、御鞍、金鞍、黄金、羊、鹄、楮币、浮车 。
元朝作为宗主国、高丽王的岳丈之家,薄来厚往的情况也经常发生,回赐物品的价值至少与贡物的价值相等 。元朝不仅对前来朝贡的王公贵族、使臣给予赏赐,连其随从也加赏赐 。忠烈王在位34年间,往来元朝与高丽的都城14次,随行人员甚多,最高的一次竟达1200人 。元朝给忠烈王最多的一次赏赐是3万两白银 。双方交换的物资,有的是急需品或生活必需品,有的是艺术品或奢侈品,故其价值很难准确对比 。大体上,在元与高丽关系的和平时期,元朝皇帝奉行“厚往薄来”的原则,前提是高丽王对元朝忠顺 。不过,与元朝要求于高丽的贡赋相比,元朝的赏赐比起唐、宋等朝代对朝贡国的赏赐就称不得丰厚了 。
综上所述,元朝与高丽之间的朝贡制度具有这样的几方面特征:其一,蒙古国与元朝是通过武力及军事征服的手段迫使高丽称臣纳贡、奉表朝拜的;其二,元朝不仅要求高丽称臣,而且对高丽进行极为严格的政治控制;其三,高丽要根据元朝的指令准备贡物的品种及数量,此与传统意义上附属国携带本国方物的朝贡不同,因此在《元史》的元帝诸纪中虽然频频出现高丽遣使进献“岁贡”的记载,却没有岁贡的具体种类和数量的多寡 。
二、元朝对中朝朝贡关系的管理
元朝对朝贡的组织与管理由礼部所属的侍仪司和会同馆负责 。至元八年(1271年)三月,元世祖正式颁布诏令,“敕:元正、圣节、朝会,凡百官表彰、外国进献、使臣陛见、朝辞礼仪,皆隶侍仪司 。”侍仪司“秩正四品 。掌凡朝会、即位、册后、建储、奉上尊号及外国朝觐之礼 。”侍仪司是礼部的下属机构,主要负责各种礼仪的筹办,外国进献,使臣陛见 。接待外国使节朝觐及献纳物品的具体事务由会同馆负责 。
三、元代中朝朝贡关系的影响
元朝与高丽的朝贡关系在维护宗主国强权的同时,也给藩属国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 。
首先,高丽自建立政权以来,一直与同时期的中国政权有密切的往来,大量代表中国儒学及理学思想的书籍进入高丽 。主要有《四书》、《毛诗》、《尚书》、《周易》、《礼记》、五子书、《韩文》、 《柳文》、 《东坡诗》、 《诗学大成押韵》、 《君臣故事》、 《资治通鉴》、 《翰院新书》、《标题小学》、《贞观政要》、《三国志评话》等 。由于对汉文化及儒学观念接受得比较彻底,高丽的儒学颇为昌明 。
其次,元朝与高丽宗藩关系的建立,使带有儒学特色的高丽文化和以游牧为特点的蒙古文化有了接触的机会 。从蒙古民族的心理来讲,在统一中国之后,以华夏正统自居,积极通过各种方式发展海外贸易和中外交往 。蒙古统治者最初对高丽的征服,其目的不仅要高丽臣服,还要将高丽变成蒙古帝国统治下的地方政权,在高丽建立征东行省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元朝建立以后,对高丽以种种方式保持自己独立状态的努力做出许多让步,征东行省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但在元成宗大德三年(1299年)五月,由于高丽王“不能服其众”,“遂复立征东行省”,任命阔里吉思为高丽行省平章政事 。高丽国王不接受元朝的这一决定,请求元朝看在高丽80余年“岁修职贡”、“世子入侍”的情面,还是要让高丽按照祖宗传下来的方式,臣服元朝,而不要建立元朝的行省 。高丽在蒙古帝国对高丽的征服时期,无法真正抵御蒙古军队,但不懈坚持,维持了一种特殊的半独立发展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