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宗师李侗,一生有哪些成就,最后是怎么死的?

李侗(1039——1163),南宋学者,字愿中,南剑州剑浦县崇仁里樟林乡(现南平市延平区炉下镇下岚村)人,学者称延平先生、文延平,与杨时、罗从彦、朱熹并称为“延平四贤”,又尊称“闽学四贤” 。他祖父、父皆以儒学起家 。李侗24岁时,始学于罗从彦,尽得其所传 。从学后,屏居山田,结茅水竹间,谢绝世故,教授乡里,专心圣人绝学,体验四十余年,李侗以有朱熹这样的高足而著称于世 。

李侗研究学问提倡“默坐澄心,体认天理”,认为人在认识上有了疑问,要通过“静坐思之”,激发人的智慧和灵性,即明人伦、察天理 。肯定儒学和佛道的不同,在于掌握“理一分殊” 。他要求创设一个安静的思维环境,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以寻求最佳的思维效果 。
李侗在认识论上提出了“融释”说 。曰:“凡遇一事,即当且就此事反复推寻,以究其理 。待此一事融释脱落,然后循序渐进,而别穷一事 。”“融释”二字下得极好,它指的是对事物对象的透彻理解 。提出了循序渐进的认识方法论,由量变到质变的认识该事物的特殊本质,进而推之万事,“融释”万物的辩证思维过程 。这里,李侗已用比较古朴的语言阐述了认识过程中个别与一般、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 。
李侗在学问上造诣颇深,朱熹、罗博文、刘嘉誉等人是他的门下高足 。朱熹的父亲朱松是李侗的学友,他于绍兴二十三年从同安徒步到延平投学于李侗门下,当时朱熹方24岁,而李侗已经61岁了 。从绍兴二十三年至隆兴元年李侗病卒为此,此间十年,朱熹先后六至延平、五访李侗先生 。朱熹每至延平都住在李先生寓所旁边的西林寺 。公元1162年6月,孝宗帝召朱熹进京陈述政见,朱熹在进京前专程请教李先生面见皇帝时该说些什么,李先生嘱其上朝后应:“首论《大学之道》;次言今日非战无以复仇,非宋以制胜;三论古圣王制敌之道 。”这三点不仅道出了李侗学术之见,也反映了他抗金救国的政治主张 。他将河洛理学传给朱熹,形成了以朱熹为代表的史称“程朱理学” 。
李侗性拙朴,好静坐 。不喜著书、作文,醇然有处士之风 。其主要著作有《萧山读书传》、《论语讲说》、《读易管见》等,其语录由朱熹编为《延平问答》,后人辑有《李延平先生文集》 。
李侗还以黄庭坚称赞周敦颐“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这句话作为座右铭,经常诵读,要求学生牢记心中,所以后人都以“静中气象”、“冰壶秋月”、“光风霁月”称颂李先生的品德 。
隆兴元年,李侗应福唐守伍应辰之邀,赴福唐(今福州市)讲学,不幸于隆兴元年十月十五(1163年11月12日)病逝于府治之馆,终年71岁,归葬延平炉下瓦口村,谥文靖,朱熹前来参加会葬并撰行状 。清康熙四十五年曾御笔亲题“静中气象”四字赐李氏家祠 。
【理学宗师李侗,一生有哪些成就,最后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