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神童:江希张的生平事迹

江希张(1907~2004),字慕渠,山东历城县人 。晚清神童,长大后成为科学家 。江希张的人生经历充满了传奇,或许正是江希张在科技界的卓越成就,人们便逐渐淡忘了他当年轰动中外的"神童"传奇,忘记了他曾经在整理中国古籍上所做的努力,而江希张本人也是厌恶"虚名",从不在人面前吹嘘自己的传奇经历和著作 。离休后的他住在一幢西式老楼里,除了热情地帮助那些前来请教的年轻人翻译资料、答疑解惑外,江希张几乎谢绝了一切来访者,一直过着简朴的隐居生活 。2004年春,江希张平静地离开了人世,享年97周岁 。
1907年3月27日,江希张出生于山东历城县江家庄(今属济南市历城区董家镇)一个农民家庭 。祖父江宗先是个文盲,深感不识字之苦的他发誓不吃不喝也要供子孙读书 。靠着江宗先的支持,江希张的父亲江钟秀利用农活间隙,苦读20余年,终于成了方圆十几里颇有名气的文人,还著有《孙孟图歌》、《兴学创闻》等通俗读物 。江希张的母亲王崇孟,幼年读过几年私塾,少女时代还考上了山东女子师范学校 。有着这样一个家庭背景,江希张自幼就享受了绝大多数农村孩子难以企及的殊遇--读书识字 。
2周岁那年,王崇孟教江希张做识字游戏,不料却意外地发现儿子真的能接受而且记得很快 。王崇孟激动地将此事告诉了江钟秀,江钟秀自然也是喜出望外,从此一有空,便和妻子一道认认真真地教儿子认字 。江希张没有辜负父母的希望,他3周岁就能识800多汉字、背诵100多首唐诗,到4周岁时已能熟练地吟诗作对,所作诗文的意境并不比一般成年人差 。
这年春天,江钟秀抱着4周岁的儿子到趵突泉玩,父子俩临泉吟诗作对,令旁边一位老人感到惊奇不已,便放
下手中的鱼竿,走过来随口出一上联:"钓鱼 。"老人话音刚落,江希张就应声对道:"放鹰 。"老人听了点点头又摇了摇头,江希张眨了眨眼睛,又脱口而出道:"救蚁 。""对得好,对得好!"老人抱起江希张看了又看,又接连问了诸如"你叫什么名字呀"、"家住哪里"等好几个问题.江希张的回答均令他感到满意 。老人愈发喜欢眼前的这个幼童,抱了许久才把江希张放了下来,扭头对江钟秀说道:"你儿子天分绝高,又童心可嘉,若用心教育,将来状元非他莫属 。"
天下做父母的哪有不希望子女被人夸的,老人的一番话说得江钟秀心花怒放,不过欢喜归欢喜,江钟秀并没有把这件事太放在心上 。可他没放在心上,那位老人却把江希张放在心上了 。原来,此老者系山东提学使陈荣昌的幕僚,他当天就把自己在趵突泉的奇遇告诉了陈荣昌 。陈荣昌第二天就骑马赶到江家庄,当面考江希张,结果非常满意 。陈荣昌一面挥笔赋诗让人刻碑纪念,一面飞快回府向山东巡抚孙宝琦作了详细报告 。孙宝琦觉得陈荣昌的话有点言过其实,便传令让江钟秀把儿子带到了巡抚府 。
孙宝琦一口气出了好几个诗文,又附加地出了几道算术题,都未能难倒江希张,他便略加思索地出了一道上联:"五大为天地君亲师 。"这个上联难度比较大,不太好对,不料江希张当即应声答道:"一生守仁义礼智信 。""工整,太工整了!"要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孙宝琦根本就不相信这一切均出自一个幼童之口,连声称赞:"神童,真是神童啊!"遂上报学部,推荐江希张做比他大一岁的宣统皇帝溥仪的伴读 。
孙宝琦的上书没过多久就得到了批回,朝廷同意江钟秀抱子进京复试 。这年初秋,江钟秀带着儿子进京复试,就是在规格如此之高、条件如此苛刻的复试中,江希张仍旧是轻松过关,学部大臣劳乃宣立即将情况报告给了摄政王载沣,也希望能选定江希张做皇帝的伴读 。对于已是千疮百孔、行将坍塌的清王朝而言,"神童"江希张的出现,应该说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可此时正是辛亥革命前夕,面对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载沣正忙得焦头烂额,压根就顾不上这件事,江钟秀带着儿子在京城等了一个多月,不见有人来接江希张去给皇帝当伴读,便主动带着儿子回了老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