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词人蒋春霖为何自杀,人物生平简介

蒋春霖(1818~1868)晚清词人 。字鹿潭,江苏江阴人,寄籍大兴 。咸丰中曾官至两淮盐大使,遭罢官 。一生潦倒,后因情事投水自杀(一说仰药死) 。早年工诗,中年毁诗而一意于词,与纳兰性德、项鸿祚有清代三大词人之称,所作《水云楼词》以身遭咸丰年间兵事(太平天国运动及第二次鸦片战争),特多感伤之音,有”词史“之称 。诗作传世仅数十首,称《水云楼烬余稿》 。
蒋春霖,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生,江阴城内蒋家巷人 。蒋春霖从小随任湖北荆门直隶知州的父亲蒋尊典在任所生活 。少年蒋春霖颖悟聪敏,资性过人,所作诗赋曾压倒词坛前辈强手,故有“乳虎”之称 。蒋春霖性格坦爽,屡试不中,仕途不济 。道光二十八年(1848)后曾先后在苏北两淮地区任盐官,署理淮南、东台、富安场盐大使 。他一生落拓,早岁为诗,中年以后有大量词作,大多为抒情、忆旧和感伤之作,其中不乏寄托思乡之情 。咸丰七年(1857)后,蒋春霖母亲和爱妻先后亡故,其生活更加潦倒,内心愁闷,只能以填词排忧 。咸丰末年,40岁的蒋春霖遭罢官,先后居东台、泰州,生活困苦 。时值太平军与清军交战,战乱频传,蒋春霖忧心如焚 。期间,他的词对家国的飘摇、人民的流离失所都有极为深沉的描绘 。历代词家评说蒋的词婉约多姿,抑郁悲凉,有“词史”之称 。和他同时代的词人谭献称颂蒋春霖为“倚声家老杜(甫)” 。他与纳兰性德和项鸿祚同被誉为清代词坛“三鼎足” 。
同治七年(1868),蒋春霖离别苏北,准备去浙江衢州投靠友人,路经吴江东门外垂虹桥,感到前程茫茫,伤痛之余竟投水而亡,年仅51岁 。
蒋春霖逝世后,乡人缪荃孙、金武祥等人先后收集并刻印了《水云楼词》(两卷)、《水云楼词续》、《水云楼烬余稿》 。建国后,山东齐鲁书社出版了冯其庸先生的《蒋鹿潭年谱考略·水云楼诗词辑校》一书,台湾黎明文化事业公司又出版了周梦庄先生的《水云楼词疏证》,为后人研究蒋春霖提供了重要资料 。
自杀缘由
出自晚清张尔田的《近代词人轶事》:“鹿潭,先君子学词之师也 。性落拓 。官两淮盐大使 。罢官,避地东淘,杜小舫(文澜)观察爱其才,时周给之 。小舫之词,多出其手定 。鹿潭素不善治生,歌楼酒馆,随手散尽 。晚年与女子黄婉君结不解之缘,迎之归于泰州 。又以贫故,不安于室 。鹿潭则大愤,走苏州,谒小舫 。小舫方署臬使,不时见鹿潭 。既失望,归舟泊垂虹桥,夜书冤词,怀之,仰药死 。小舫为经纪其丧 。婉君闻之,亦以死殉 。余从嫂黄亦家泰州,亲见婉君死状,言之甚悉 。是亦词人之一厄也 。鹿潭遗诗宗源瀚序,略及其事,而不能详云 。”
【晚清词人蒋春霖为何自杀,人物生平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