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国大师:马一浮为何被日本人逼上了讲台?

人最温暖的品质,就是认识到这个世界的不堪,仍然心怀光明的希望 。
学者戴君仁说:
中国历史上大学者,阳明先生之后,当推马一浮 。
读懂马一浮,
才能懂得在全民西化的年代,
一介书生坚守传统文化所需要的信仰和勇气 。
1888年,6岁的马一浮跟随父母从成都返回浙江绍兴 。
回家后,父母为了培养孩子,
就请了颇有名望的举人郑墨田做他的老师 。
谁知道,郑墨田只教了一年就不干了 。
家人以为是马一浮调皮捣蛋,不肯上进,
于是极力的挽留 。
但是郑墨田坚决辞职,并说出了原因:
这孩子我已经教不了了,我会的他都会了 。
他的母亲不相信,于是就想考一考儿子的才学,
随手指着一朵菊花,让他用“麻字韵”作诗 。
他俯身采下一朵菊花,张口就来:
我爱陶元亮,东篱采菊花 。
枝枝傲霜雪,瓣瓣生云霞 。
本是仙人种,移来高士家 。
晨餐秋更洁,不必羡胡麻 。
从此,神童之名传遍绍兴,
父母也不再为他请老师,而是任由他自学 。
1898年,马一浮考中了秀才,位列第一名 。
浙江的名流汤寿潜听说后,十分欣赏他的才华,
并主动把女儿汤孝愍嫁给了他 。
考得功名、迎娶白富美,
马一浮在16岁那年,春风得意 。
然而3年之后,他就重重的摔了下来 。
先是父亲重病去世,
接着妻子也香消玉殒,
马一浮的人生一片灰暗 。
虽然和妻子在一起的日子只有3年,
但是他的心早已经随妻子而去,
他发誓:我要从一而终,从此以后不再娶别人 。
直到85岁去世,他没有再与任何女性有牵连,
陪伴在身边的,只有书 。
信守誓言、身体力行,真大丈夫也 。

很多人以为,马一浮既然是儒学宗师,
那肯定是不知世界变化的老古板 。
其实,他却是最早出国留学的那批人,
不仅精通儒学,西方文化也了如指掌 。
在经历了戊戌变法的失败、八国联军侵华的打击后,
马一浮深刻的意识到,中国正经历着巨大的灾难 。
只有努力学习西方的科学和技术,
才能强国强种 。
1902年,他和谢无量一起来到上海学习,
在这里,废寝忘食的学习了英文、拉丁文,
并且在第二年被录取成为翻译,
跟随中国代表团去美国参加第十二届世博会 。
到达美国后,除了干好世博会的工作,
马一浮一心想着学好西方的学问 。
在短短的几个月里,
他就阅读了亚里士多德、斯宾塞、黑格尔、达尔文等等欧洲大文豪的作品,
还翻译了《日耳曼之社会主义》、
《法国革命史》、《欧洲文学四史》等著作 。
有一天,他感冒了,还发着烧,
浑浑噩噩的走进了一家书店,
看到了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 。
拿起来一读,顿时高兴的连生病都忘记了,
赶紧把书买回家,潜心研读 。
他在日记中写道:
“今天下午我得到《资本论》一册,
此书求之半年矣,今始得之,大快大快,
胜服仙药十剂,予病若失矣” 。
马一浮成为第一个把《资本论》介绍到中国的人 。
那时候的美国还不是今日的美帝,
它是自由、民主的象征 。
马一浮来到美国,心情是雀跃的,
但不久后,他就发现:
本以为是文明的国家,却专制而野蛮 。
他在日记中说:
“美国规定,华商参加世博会,必须每个人缴纳500美金 。
到了会场,就不能出去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