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国大师:马一浮为何被日本人逼上了讲台?( 二 )


而且白种人的上等俱乐部一概不准进入” 。
他说:这哪里是参展,简直是进牢笼 。
在圣路易斯大学,
学校以“是否应该分割中国”当做演讲的题目,
让学生们争论;
戏曲舞台上,中国人也被描绘成无赖 。
这一切,都让马一浮愤怒而又无奈 。
在美国的经历,在马一浮的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 。
这使得他明白,西方的文明终究是建立在“物”的基础上,
而不关心人身心上的修养,
内圣外王的精神境界才是中国人应该追求的 。

李叔同说:“马先生是生而知之的 。
假定有一个人,生出来就读书,
每天读两本,而且读了就会背诵,
读到马先生的年龄,
所读的书还不及马先生多 。”
1905年,在清政府废除科举全力改革之时,
有追求的进步青年无不向往着出国,
学习西方文化 。
而早已出国留学过的马一浮,
却脱下西装领带,穿起了长衫,
在举国嚣然的声音中,
独自走向了西湖边的文澜阁,
这里有清朝皇家所收藏的完整的《四库全书》 。
在看明白了所谓西方文明后,
他独自走上了一条背对众生的读书路 。
为了研究中国的文化,他抛弃了一切 。
每天早上开馆,他就在来了;
到了晚上闭馆了,他还舍不得走;
晚上回到家,他还要做读书笔记 。
他认为吃饭也浪费时间了,
于是就想了个办法 。
他带了个小炉子到文澜阁,
底下点着油灯,炉子上架着小锅,
他在煮豆腐 。
等到读完一卷书,这锅豆腐也就熟了 。
一小锅豆腐,就当了午餐 。
吃完豆腐,继续读书 。
就在这间破败的禅房里,
他读完了文澜阁的三万六千多册《四库全书》,
并读了历朝诸子文章七千多册,
写下了《诸子会归总目并序列》 。
在离群索居的日子里,马一浮博览群书,
这使得他虽居陋室,却名满天下 。
1924年9月,直系军阀孙传芳占领浙江 。
一天,孙传芳专程到马一浮家拜访,
马一浮知道来访者是孙传芳,立即表示不见 。
家人考虑到孙传芳当时的权势,
便打圆场说:“是否可以告诉他,你不在家”?
马一浮果断的说:“告诉他,人在家,就是不见” 。
孙传芳无奈,只好悻悻而返 。
给孙传芳吃闭门羹,可以理解,
但蔡元培、陈大奇、竺可桢先后给他发出Offer,
请他出山任教,
他还是一句话就把人家怼了回去:
只闻来学,未闻往教 。
他心中想的,还是传播中国的学问,
拒绝三位校长的邀请,
因为自己与他们的理念不合 。

“他是20世纪初,
中国涌现的众多向西方求索真理的青年学子中,
早早回归传统的一位” 。
在那个年代,连鲁迅都说:“线装书都是有毒的 。”
但在马一浮的眼里,
大家都在争相学习西方,
但是绝大多数人又看不清西方科学和思想的缺陷,
并不能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在这个全盘西化的大时代面前,
只有他是一个另类,
他用自己的行动来提醒人们,也许还有另一种可能 。
况且革命和学问,不能混为一谈 。
文化不应依附于政治,
不管世间如何变化,
中华民族传承的命脉是几千年的文化传统,
如果丢掉自己的文化,中国还能剩下什么?
1938年,日本人来了、马一浮逃了 。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头,
带着15位弟子、亲友长途跋涉,跑到了桐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