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位驻外国公使郭嵩寿:因崇尚西学被免职( 五 )


这封信的立论是不能强迫李凤苞赴德任参赞 , 但真正意图是要求总理衙门在撤换郭嵩焘的同时也要撤换刘锡鸿 , 否则有失公道 。几天后 , 李鸿章又给总理衙门大臣周家楣写信 , 坚决反对对郭查办治罪 , 同时再次要求撤换刘锡鸿 。他认为对郭嵩焘最多不过是免去他的官职“而不应更加余罪也” , 而刘锡鸿“横戾巧诈 , 日记虽可动听” , 但名声实在不好 , 德国驻华公使回德后对其“益加轻侮 , 于大局毫无裨益 , 亦须妥筹撤换耳” 。对李鸿章一而再、再而三地坚持同时撤刘、反对将郭治罪的意见 , 清政府不能不认真对待;同时 , 也不能不认真考虑刘锡鸿是否胜任 。而即将接替郭嵩焘赴英上任的曾国藩之子曾纪泽也上奏反对将郭治罪 , 并在临行前慈禧太后召见时当面为郭嵩焘申辩 。经过紧张、激烈斗争 , 终使清廷改变初衷 , 同意不将郭嵩焘查办治罪 , 并且同时撤回刘锡鸿 。
1879年1月末 , 郭嵩焘离开伦敦 , 启程回国 。到达上海后 , 他心力交瘁 , 请假归乡 。5月回到故乡长沙时 , 等待他的却是全城遍贴揭贴 , 指责他“勾通洋人” 。不久 , 朝廷便诏允其休 。就这样 , 他在一片辱骂声中离开了政治舞台 。以后他仍时时深忧国事 , 常向友人倾谈自己对社会、政治的种种看法 , 一些开明之士对其学识也盛赞不已 , 对其不为朝廷所用深为惋惜 , 但终不再被朝廷起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