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小说苦行记讲的是什么故事?苦行记剧情及创作背景解析

《苦行记》是马克·吐温的半自传性游记 。《苦行记》于1871年春天动笔,1872年2月完成 。该作品黑色幽默背后所隐含的是对社会欺骗实质的揭露,从中可以看到当时美国社会的那种尔虞我诈以及互相倾轧等丑陋现象 。马克·吐温以其独特的黑色幽默文体,揭示了幽默背后的虚假和荒诞 。
内容简介
《苦行记》是马克·吐温的一部半自传性游记,内容庞杂,联系松散,跳跃性大 。作者以夸张的手法记述了他从1861年至1865年间在美国西部地区的冒险生活 。书中所讲述的故事大多是作家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 。
“我”千里迢迢,在那广阔的沙漠和平原上跋涉——游历于远西地区的山中,看到野牛、印第安人、草原犬鼠和羚羊,经历种种冒险,过一种前所未有的愉快生活 。“我”还有可能被吊死或剥掉头皮 。
这个地方盛产金、银、铜、铁、水银、大理石、花岗岩、石膏、盗贼、杀人犯、亡命徒、女人、儿童、律师、基督徒、印度人、中国人、西班牙人、赌徒、骗子、恶棍、诗人、传教士、以及傻瓜笨蛋、胆小懦夫 。
高苏特印第安人是“低劣”的民族,“在有些方面实际上比非洲的凯茨人还要低劣”,是“未开化的”“野蛮的”“耻辱的”,是“一种矮小、羸弱、‘骨瘦如柴’的动物”,布满“污垢”,是个“冷漠、鬼祟、奸诈的民族”,他们“偷偷摸摸”“毫无表情”“懒惰、忍饥耐饿、不知疲倦”,“他们是些不要脸的乞丐”,“他们的祖先是同类的黑猩猩、袋鼠或是挪威老鼠,以及进化论者追溯到的任何动物始祖” 。
跨过印第安人悲惨的遭遇,那黄色的华人也未曾脱离种族主义的深渊 。依照西方种族主义划分,黄色的华人位于种族阶层的中间,高于印第安人和黑人 。
19世纪,随着淘金热的兴起,大量中国人涌入美国西部 。他们为美国工业化进程,特别是对西部开发做出了贡献,却以无数辛酸血泪书写着自己苦不堪言的生活 。
晚上10点钟,是中国人最得意的时候,在每一座低矮窄小肮脏的棚屋里,飘散着淡淡的佛灯燃烧的气味,那微弱,摇曳不定的牛脂烛光照出一些黑影,两三个皮肤姜黄,拖着长辫的流浪汉,蜷伏在一张短短的小床上,一动不动的抽着大烟 。白人对华人冷漠、歧视甚至虐待 。有时,华人需要为白人的小偷小摸受罚,为他们的抢劫罪去坐牢,为白人蓄谋的的谋杀案而送命;“任何白人都可以在法院宣誓作证,送掉中国人的性命”;华人的“生活本来很贫困却被当政者搜刮讹诈” 。
最早在弗吉尼亚(内华达准州的城市)公墓里落户的是26个被杀害的人,当时发生了那么多杀戮事件,其原因在于在新辟的矿区里流氓无赖占优势,任何人要“杀过人”才会受到尊敬,这是当时的说法 。
如果来了个生人,人们不会问他是否能干、诚实、勤快,而是——“他杀过人吗?”如果一个人背着六七个人的血债而来,他的价值立即受到承认,人们会找上门去巴结他 。一个人因为是杀人犯而备受尊重,真是彻底把法律游戏化了 。但是,边疆是一块正在被开拓的蛮荒地带,生存乃成为来到美国西部的人们的头等大事 。
创作背景
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西进运动”,这段美国历史上的传奇,同时也是印第安人的一部血泪史 。猖狂肆虐的美国殖民主义铁蹄踏遍印第安人的部落村庄,实施一系列惨无人道的种族灭绝行为 。印第安人,美国土地上最早的原住民,却成为白人种族主义的第一个牺牲者 。
1882年美国政府颁布《排华法案》,这是迄今为止全世界唯一一个以法律形式歧视中国移民的议案,它把美国华人彻底地排挤到社会边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