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传位时的斧声烛影迷案!赵匡胤之死

烛影斧声究竟是何历史之谜?烛影斧声 , 也称斧声烛影 , 是指宋太祖赵匡胤暴死 , 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间所发生的一个谜案 。由于赵匡胤并没有按照传统习惯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 而是传给了弟弟赵光义 , 后世因此怀疑赵光义谋杀兄长而篡位 。
“宋太祖死时没有留下传位于太宗的遗诏” , 这一观点在学术界已久成“定论” 。这一“定论”的论据是:“官书正史中未记载过太祖传位遗诏” , “宋太宗即位时未宣布任何遗诏以杜众口之疑” 。本文依据《宋会要辑稿》中首次发现的太祖传位遗诏和宋太宗宣布遗诏后即位的记载 , 说明上述“定论”在史料论断上存在着根本的失误 , 而在此基础上的所谓“定论” , 也就很难成立了 。同时.以往以这一“定论”为依据而得出的有关宋初政局的若干学术结论 , 也不能不重新加以考虑 。

宋太祖之死和宋太宗的即位 , 为后世留下了“烛影斧声”之类的千古谜案 。虽然对这类谜案 , 学术界目前尚有不同的、甚至是根本相反的看法 , 但有一点诸家的看法则完全一致 , 即宋太祖无传位于太宗的遗诏 。
最早明确肯定这一点的是清代史学名家、著名的《续资治通鉴》的作者毕沅 。他在叙述太祖、太宗授受之际的这一段史实时 , 曾注意到 , 第一 , 《宋史》中的“太祖本纪”、“太宗本纪”中均未提及宋太祖的遗诏之事;第二 , 《宋史》中的“王继恩传”则记载太祖死后 , 王继恩不顾皇后关于命皇子德芳入宫即位的意见 , 径入晋王府召赵光义(宋太宗)入宫 , 而赵光义稍有迟疑后方才应召入宫即位;第三 , 《宋史》的“太宗本纪”中有“太宗遂立”的字眼 。而《辽史》的“景宗本纪”中亦有“宋主匡胤卒 , 其弟炅(即宋太宗)自立”的字眼;第四 , 宋代的某些私史稗乘 , 如《东都事略》虽然有太宗“奉遗诏即皇帝位”的记载 , 但却不见“遗诏”的具体内容 。如何理解这种记载上的歧异呢?毕沅认为 , 前三点 , 亦即《宋史》、《辽史》这些“正史”中的记载是互为一致的 , 从不同的角度表明了一个史实 , 即太祖无传位于太宗的遗诏 , 而私史稗乘中“奉遗诏”之类的记载只是一种信手拈来的习惯性笔法 , 即“仍史家记事之旧例” , 不足征信 。毕沅在《续资治通鉴》中就是按照上述考虑处理和叙述了宋太祖、太宗的授受过程的 , 并专门写了下面一段影响很大的按语:“《长编》(指宋代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因《湘山野录》存烛影斧声之说 , 元黄溍、明宋濂、刘俨俱辨其诬 。程敏政撰《宋记受终考》 , 其说尤详 。李焘掇拾之不审 , 无俟再考矣 。今删去杂说 , 只据《宋史·王继恩传》书之 。盖太祖平日友爱 , 又受命于太后 , 其传位于晋王之意固已素定 , 然未尝明降诏旨 , 故晋王闻召尚有迟疑 。《东都事略·太宗纪》云:癸丑 , 太祖崩 , 奉遗诏即皇帝位 。此不过仍史家纪事之旧例而书之 , 太祖非实有遗诏也 。《建隆遗事》、蔡惇《直笔》诸书 , 其舛误尤不足辨 。今以正史考之 , 《辽史·景宗纪》云:‘宋主匡胤殂 , 其弟炅立 。’以自立为文 , 与嗣位之词有别矣 , 然犹曰敌国传闻之误也 。《宋史·太宗纪》:‘癸丑 , 太祖崩 , 帝遂即皇帝位 。’特书曰遂 , 所以别于受遗诏而继统之君也 。史以纪实 , 不可深文周内 , 亦无庸过为前人掩护 , 读正史者宜得其定论矣 。”(《续资治通鉴》卷8太祖开宝九年十月甲寅条 , 中华书局标点本第1册 , 第2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