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传位时的斧声烛影迷案!赵匡胤之死( 五 )


第二 , 《宋史》、《文献通考》中只是节录了太祖遗诏中的有关丧事从简的嘱托 , 而未录有关传位于太宗的内容 , 这就很难引起有关论者的重视(如笔者几年前读《宋史》和《文献通考》时 , 即曾发现了“太祖崩 , 遗诏曰……”的问题 , 但从“遗诏”内容看 , 以为这只是一则丧事从简的“遗诏” , 很可能与帝王总是要提前修陵墓类似 , 是早已提前拟好的套话 , 并非临终传位遗诏 。及至发现了《宋会要辑稿》中的遗诏全文后 , 对《宋史》和《通考》中的有关记载始有所重视) 。而《宋会要辑稿》虽则收载了遗诏的全文 , 但其卷帙浩大 , 翻检通读不易 , 遂使这则遗诏难以被获知 。
第三 , 与对李焘的一段话的误解有关 。论者多谓 , 若果有太祖遗诏 , “则实录、国史 , 以至李焘《长编》断无不加记载之理” 。宋代的实录、国史 , 今仅存一残阙不全的《太宗实录》(而有关太宗即位部分已不存) , 故论者所言 , 显然又是根据李焘《长编》卷17中的“顾命 , 大事也 , 而实录、国史皆不能记 , 可不惜哉”一语而来的 。然而 , 《长编》同卷隔条所引《国史·马韶传》中即有“太宗践遗继祚”之语 。既然《国史》中明确记载太祖是践遗诏而继位的 , 又岂能“不记”遗诏?原来 , 李焘所谓“顾命大事”云云 , 本指《续湘山野录》中所记“顾命过程”(即“烛影斧声”的过程) , 实不关“顾命遗诏”之有无 。此稍详《长编》此处正文及注文之文意 , 即可了然 。其实 , 这一问题现在已毋须多论 , 因为会要、实录、国史乃宋代三位一体的官修史书 , 赵宋政府“于秘书省设立会要所 , 与国史、实录院、日历所互为唇齿 。”(《宋会要辑稿》前言)所以决不会《会要》对“太祖传位顾命遗诏”首尾全录 , 详之又详 , 而实录、国史反“皆不能记” 。
至于李焘《长编》中未记太祖遗诏 , 确为事实 , 但这或许是其作史的笔法 , 或许另有用意 , 或许与辑本《长编》本身的脱漏有关 。据邓广铭先生研究 , “辑本《长编》卷三十四、五、六所脱漏者 , 凡二十九条” , 而每条的阙文有的竟“近四百字” 。由这一例子可以看出 , 现在通行的整个辑本《长编》 , “并非都是辑录李焘原著完整无阙” 。根据这一精辟论断 , 我们是否可以推测 , 李焘原著《长编》未必没记太祖遗诏 , 只是现存辑本将其脱漏而已 。而从辑本《长编》此处的文意看 , 其脱漏的痕迹亦较明显 。当然 , 这也只是一种推测 。李焘的《长编》中究竟为何未记太祖遗诏 , 这已是无法确断的问题了 。不过 , 这已无关紧要 。日为重要的应是太祖遗诏存在的事实 , 而不是李焘的记与不记 。

那么 , 《宋会要辑稿》等文献中所载太祖传位遗诏是否系宋太宗所伪造呢 , 我的看法是 , 第一 , 目前似乎还找不出伪造的证据;第二 , 以往学术界对与宋太宗继位有关的其它文件 , 如“昭宪顾命”(即“金匮之盟”)、宋太宗即位后的大赦天下诏书等等都曾进行了大量的考辨和研究 , 唯独对与太宗即位关系最为直接 , 因而也最应研究的这则太祖传位遗诏未见有探讨和提及者 。而且论者还众口一辞地宣称 , 不存在任何太祖传位遗诏 , 包括宋太宗伪造的太祖遗诏也不存在 。并以此为论据和前提 , 对宋代政治史上的许多重要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 得出了若干几成定谳的学术结论 。在这种情况下 , 太祖传位遗诏的发现 , 无论其是否为太宗所编造 , 无疑都将具有很重要的学术意义 , 它将使许多以太祖无传位遗诏为前提的研究结论发生极大的动摇 。具体说来 ,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