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互联网没有“运营”岗?( 五 )


那么 , 没有监控和分析 , 应用是什么?
以上两个核心原因导致了在国内互联网行业 , 虽然很多人也知道“数据驱动增长”可能更科学、更高效 , 但在大部分互联网企业中 , 还是要真正落实它 。很难做到 。
相比之下 , 快速招募一堆操作人员来工作可能效率更高 。
六个
最后 , 做个总结 。
综上所述 , 我们认为美国互联网没有“运营”岗位的核心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美国的用户差异和需求多样性相对简单 , 而中国则极其丰富 。这导致美国互联网往往是由技术创新驱动的 , 而中国互联网是由商业应用创新驱动的 。单纯依靠技术实力取得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在中国很少见 。在商业应用创新驱动的土壤上 , “运营”的权重必然越来越大;
这导致了在中国 , 很多公司可以依靠简单的人力来进行大量与用户增长和用户维护相关的工作 , 而在美国 , 大家都会尝试通过技术手段解决问题和标准化的流程 。;
在中国的商业世界中 , 人们自然习惯于在一些规则边界的模糊区域中探索来获取利润 , 而中国也有更集中的大规模流量生态 。于是 , 大量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愿意投入资源和精力去探索和尝试大流量生态的规则和边界 , 手段和手段也更加鲁莽、粗暴和多样化 , 这必然导致大量人员参与;
但在中国 , 这种方法很难在短时间内广泛普及 , 原因有二:
1)用户需求更加多样化 , 这使得大量非标业务高度的中早期企业很难通过数据快速找到可量化的增长模式 。只有积累了一定数据量的公司 , 才能有更大的数据驱动增长机会;
2)行业数据人才稀缺 , 成本高昂 , 能够充分挖掘数据价值的互联网公司自然少之又少 。
以上是我们对“美国没有‘操作’”这一现象背后的一些思考 , 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
最后 , 如果本文的讨论有任何偏见 , 还请指正 。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转载文章仅出于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果作者信息标注有误 , 请尽快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