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互联网没有“运营”岗?( 三 )


美国大喊

为什么美国互联网没有“运营”岗?

文章插图
公众意见
与大众点评相比 , Yelp的首页可以说很简单:没有时尚生活社区的动态 , 没有各种活动横幅 , 没有视频 , 没有关注 。
总的来说 , Yelp 不具备多元化社区的属性 , 也不进行任何运营活动 , 而更像是一个查询附近店铺信息的工具 。这样的产品属性决定了单独设立运营部门意义不大 。
但 Yelp 并非没有运营行动 。我们会时不时收到来自 Yelp 的电子邮件(在美国 , 电子邮件是一种流行的促销方式) , 或者向我推荐周围的几家餐馆 , 或者询问我的口味 , 或者提醒我没有长期使用该软件 , 或发布官方公告 。这些操作动作大多是在制定一套完整的规则后 , 通过算法监控来驱动的 。
大多数美国互联网公司可能也是这种情况 。在工程师文化盛行的美国 , 如何紧紧抓住用户 , 建立深度联系 , 可能是机器而不是人的问题 。
相比之下 , 大众点评的首页要丰富得多 。从国内互联网的角度来看 , 这个主页充满了可以被干扰的“操作位”!
一个最简单的共识是:在一个业务中 , 越个性化的需求 , 用户的需求就越丰富、越复杂 , 这意味着你面临着更大的变数 , 更多的人需要关注这些变数 , 而靠标准化简单的解决方案来满足大量用户是不可能的 。
因此 , 在中国的互联网中 , 很多产品都需要不断地“运营” , 哪怕只是网站每周的不同活动 , 或者不同用户的不同推送 , 这和美国是完全不同的.
美国的应用和产品充满了“性冷淡”的风格 。他们很少通过政府发起大量活动 , 也很少在页面上呈现大量可以刺激和诱导用户的元素 。”的态度 , 看看亚马逊的购物页面与淘宝、天猫、京东的购物页面的对比 , 就能深刻感受到骨子里的不同 。
四个
除了产品和需求的丰富之外 , 国内的互联网和美国还有一个显着的区别 , 那就是——劳动力丰富且便宜(与美国相比) , 尤其是在低劳动力方面-端人才 , 可以说是完全充裕甚至过剩 。
这导致了 , 在中国 , 大量的增长、用户维护、管理工作 , 我们可能只是靠大量的人力叠加和大量简单的重复性工作来解决 。
结果你会看到 , 在国内“运营”工作的背景下 , “社区运营”、“扫一扫”、“论坛发帖推广”、“线下推送”之类的东西很多 。等 。美国的工作很少 , 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依靠大量简单的体力劳动来完成 , 对执行者的要求不会很高 。
另外 , 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人口受教育程度的不平等 , 也导致一些产品时不时兴起 , 独立形成庞大的流量生态 , 从最早的QQ、豆瓣、天涯 , 猫扑 , 还有今天的微博、知乎、微信 。在美国 , 这样一个个人可以自由耕种和挖矿的庞大流量生态 , 除了Ins等社交软件之外 , 似乎很难见到 。
此时 , 另一个有趣的差异也开始浮现——在美国 , 人们似乎对“规则”和秩序有着天生的尊重 , 在明确的规则面前 , 每个人都不会轻易进入敏感区域 。在中国的商业世界中 , 人们自然有愿望和能力不断冲击和挑战“规则”和“界限” , 为自己谋取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