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笔的起源很早,自古以来,有书契便有笔 。然而造笔之说流传至今,传播最广的却是蒙恬造笔的故事 。这是为什么?
一般来说,不论用竹用木,能够蘸墨写字的都可以被称作笔 。在秦统一六国前,各地对书写文字和绘画的工具叫法不一,如楚国的聿,吴国的不律,燕国的弗 。
在秦统一后,各国的笔不再使用,名称也统一为“笔”,于是蒙恬以竹子造的笔便流行于世 。从这种角度看,蒙恬造笔的说法倒也不算夸大 。
而被创造出来的笔,就以中华民族特有的书写工具的形象,在历朝历代中,刻印下自己隐秘却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 。
一、实用与美,古人造笔的巧思毛笔作为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之一,是书写和绘画的重要工具 。其制作工艺也是先贤的发明创造与智慧结晶 。制作毛笔的技艺复杂,工具却简便,因而可以传承千年、绵延不绝 。
中国古人造物向来是人文与自然两方面因素融合、交汇、相互影响形成的,抽象来讲,也可以看做是古人对已知世界的认知、对未知世界的窥探 。
在古代,古人改造自然的能力较低,不得不顺应自然影响,在影响人类生产创作的现象中合理地进行选择、利用,达到造物利己的目的——这种行为,在古代制笔的实践中被称为“顺天时” 。
在四时之分中,为顺应有时以生待人,有时又以杀待人的“天”,毛笔在制作中也会根据时节和气候进行调整和变化 。
对书法效果影响最大的笔头,在选料上需要穷究细节 。狼毫、羊毫、兔毫……不同的笔头取自不同动物的毫毛 。狼、羊、兔等动物的毛在不同时节有不同的质量 。
比如王羲之就曾说作笔要用秋兔的毛,还得是仲秋时节 。在此时,兔子的毛既不“焦而嫩”,也不“脆而秃”,是最好写的毛笔毫毛 。
而大书法家蔡邕则认为冬天的兔毛书写起来最好,因为此时的兔子性情剽悍、膘肥体壮,身上的毛比起秋时更加好写 。
这两位大书法家的观点略有分歧,但都证实了季节对制笔材料的影响 。于是制笔匠人便也顺应时节、合宜天时,秋季采毛、立冬伐竹,利用四季变化设计造物 。
南橘北枳,除了天的变化,还有地方的异同 。大地承载世间万物,因地制宜地进行生产活动,是古人的生存智慧 。
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发展适合当地的地方特色器具,也是古人设计制笔的鲜明特点 。使用当地产的竹木皮毛得到不同手感的毛笔,以明朝为时间界限看的话,明之前最好的笔是“宣笔”;明朝之后,最有名的毛笔产地当属湖广 。
湖笔被誉为“笔中之冠”,最突出的品类是羊毫 。取杭嘉湖一带特有的山羊身上的皮毛作锋,优中选优,既柔软,含墨量又大;笔杆选灵峰山下鸡毛竹,节稀杆直,竹内空隙较小,是制作笔杆的理想原料 。
这些上好的材料,经过湖广众多工匠的巧思,在长久的制作中展现出审美的独特意趣 。因材施艺,突出材料本身的质感与纹理的制作手法,又彰显出古人制作造物时工巧的设计理念 。
制笔工匠们代代相传的思想中包含一条有趣的说法:笔有四德,“尖、齐、圆、健” 。意思是笔锋聚拢要尖,笔毛摊开要散,锋腰圆实不空,挥洒阻力应重 。
这些要求在不同的笔类上还有着不同的侧重:狂草泼墨用笔要圆、要健,工笔小楷用笔要尖、要齐 。这种说法将笔的实用性提升到品德的层面,可见古人制笔还是以实用功能为主导的 。
二、漫漫历史中留得璀璨之笔关于毛笔的起源问题,最难解决的阻碍还是难以通过考古挖掘手段发现实物,这是毛笔本身材质造成的局限 。目前我们看到最早的古代毛笔实物,年代最久远的也只在战国时期的几处墓葬中发掘出来过 。
- 历史上真正的长津湖战役到底有多惨烈? 长津湖历史之最
-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包拯模样:真的是黑脸吗
- 谁是和珅真正的*对头:并非刘庸纪晓岚
- 做短视频不想真人出镜?分享三种无需出镜也能涨粉的短视频类型
- 揭秘刘邦和吕雉要掉战神韩信的真实原因
- 中国有真功夫吗,中国邮政要以什么来实现协同发展
- 同治皇帝*亡真相,被慈禧逼急去找妓女染*?
- 一代女皇武则天内宠不少但只与一人是真爱
- 六小龄童话说得太狂?40年过去没个能打的,女儿国王差点假戏真做 六小龄童眨眼吉尼斯记录
- 这所学校真霸气,迎新招数多!万人同时吃包子,欲破吉尼斯纪录! 四名学生打破吉尼斯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