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一支真绝色,横挥斜画总相宜,作线条与颜色,成书画之巅峰 毛笔中国之最( 三 )


相比于鸡距笔,散卓笔出锋可大可小,笔管也同样可随心意决定粗细大小 。而造纸技术的发展使纸质载体更为常见,纸幅的增大也要求笔的形制随着增大以便书写大字,这也是散卓笔重新兴盛的客观需要 。
三、书法、绘画、毛笔【毛笔一支真绝色,横挥斜画总相宜,作线条与颜色,成书画之巅峰 毛笔中国之最】“文房四宝”这一称呼最早见于北宋梅尧臣的诗“文房四宝出二郡,迩来赏玩君与予 。”又称文房四士,指的是:纸、笔、墨、砚 。诗、词、文章、书法、绘画均出于此 。
唐朝起就有书画同体的说法,“书”作用于传意,“画”作用于传情,而仓颉造字时观察“俪鸟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又将六书中的象形说作有“画之意” 。
到了元代赵孟頫提出“书画本来同”,所说的就是书法与绘画表现在外在的形式是相同的,即线条;书法与绘画所使用的工具也都是一样的,即毛笔;书法与绘画所追求的审美意象同样是相同的 。
毛笔在书画中可以根据弹性的强弱区别硬毫、软毫和兼毫 。硬毫笔弹性大,笔毛较硬,吸水量小,刚劲有韧性,可以用于表现笔力遒劲的楷书,也可以拿来白描勾线,使用皴、擦、点等绘画技法 。
软毫弹性较小,非常柔软,常见的羊毛笔就是软毫,还有胎毛笔,笔头较软、蓄水量大、弹性适中,用在绘画上可以一笔显出浓淡变化;兼毫以硬毫与软毫相配而成,兼具硬毫与软毫的优点,是书画的常用工具 。
除此之外还有笔锋长短的区分,长锋婀娜,短锋凝重,中锋兼而有之 。不同的书画创作风格适用不同种类的笔,不同种类的笔又引发不同的审美趣味,形成不同的书画风格 。
张即之用退笔书大楷,陈献章用茅龙笔造硬拙书风,八大山人手中一支退笔画浓淡怪异 。王羲之称笔如刀槊,纸如战场,刀槊直接关系到战士的生死,因此用笔务必精良 。
唐宋时的书画将笔与心联系起来,大多论述中采用比拟的手法,渗入一种哲理与道德的观念,由工具透视形而上的道 。
对笔的讲究渗透了书画和毛笔出现并联系在一起之后的每一段历史 。从纸张上讲,虚纸用强笔,强纸用弱笔,“书贵纸笔调和,纸笔不衬,书亦不能善” 。这些话都是指纸张的性能要与笔相称,在材质上也要互相调和 。
书体上讲究更甚,草书与行书两种先不论,楷体、篆体、隶体三种正体书要求严谨工稳,各有所宜,笔不可不择 。
篆书、隶书可用软毫,伸缩性大、吸墨较多,线条饱满,转折就不至于生硬机械;行书、草书可用硬毫,笔锋硬挺,挥运便能轻松自如,正合行草灵动迅捷的特点;正楷运笔快慢适中软毫硬毫皆可,单看个人文风喜好 。
至于兼毫,则是上述书体都可使用的通用毛笔 。
个人书风对毛笔选择也有影响 。就楷体而言,王羲之与柳公权在书法上都擅长写楷,但柳公权就用不惯王羲之的笔,倾向于锋长管细的毛笔 。同一个时代的苏轼与黄庭坚两人书风迥异,对毛笔的要求也大不一样 。
而并称的颜筋柳骨,两者之间的不同除去时代的差异,也有两者所使用的工具不同导致的风格表现不一 。
魏晋南北朝时期,顾恺之创“高古游丝描”,用尖细笔,以长锋、中锋行笔,速度与压力均匀和缓,线迹匀细绵长,如春蚕吐丝,轻柔飘逸;张僧繇用笔长短变化,作画时采用凹凸晕染的画法,点曳斫拂,一点一画,别是一巧 。
在用笔上,我们可以大致从时间的变化中推断,顾恺之的笔一定与张僧繇不同,因为可以画出匀净线条的笔是无法出现“点曳斫拂”的效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