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菜的灵魂”大豆,凭什么这么“能耐” 大豆历史之最

顺治十八年 , 文学家金圣叹因卷入哭庙案 , 被清庭处决 。据《清稗类钞》记载 , 临刑前 , 金圣叹留下的字条写道“盐菜与黄豆同吃 , 大有胡桃滋味……” , 而黄豆正是大豆最常见的种植品种 。大豆可以做狂狷穷书生的零嘴 , 也可以成为帝王的御膳 , 它对中餐的塑造 , 对国人的滋养贯穿千年 。
收获后的大豆 , 也需要经过晾晒 。
图/视觉中国
如果说有什么食材最能代表中餐 , 大概就是大豆 , 它本身就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内敛含蓄却底蕴深厚的隐喻 。它朴实无华 , 却饱含珍贵的蛋白质;它由中国人驯化 , 又滋养了中国人数千年;它有千变万化的可塑性 , 不论转化为何种形态 , 都不会变得拒人千里之外 。
中国 , 大豆源起之乡!
中国拥有典型、广袤的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区 。中华先民自上古时期便点满了种地技能 , 驯化了大米、粟、黍、韭菜、桃、枣、柿等农作物 。养活了大量人口 , 并催生了中华文明 。
在中国先民驯化的农作物中 , 大豆的重要性常常被低估 。中国适合种田的气候 , 早早便养活了数量惊人的人口 。人口压力又促使草场、湿地甚至林地被开发为农田 , 没有条件像草原那样放羊牧马 , 导致蛋白质摄入量不足 。而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在中国传统农作物中独树一帜 , 成为历史上缺乏肉食与乳制品的中国人重要的蛋白质来源 。
大豆田离不开农民的呵护 。
摄影/苏云鹏
商周青铜器铭文中不但出现了大豆的古称“菽” , 还在文字下面点上了几个象征根瘤菌的点 。而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 , 是大豆高蛋白的奥义 。可见3000年前的先民 , 对大豆的认知早已深入细微 。
作为五谷之一的大豆 , 在先秦时代一直被当做主食 。有诗云“中原有菽 , 庶民采之 。”采回去的大豆大概率会做成豆饭或豆粥 , 为缺乏副食品的先民带来了珍贵的蛋白质 。
因为富含蛋白质 , 大豆是五谷中最特别的存在 。
图/视觉中国
出生在长有原生大豆的土地上 , 是中国人的幸运 , 而驯化并用千变万化的方式处理大豆 , 则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 。
大豆中富含氨基酸 , 会激发妙不可言的鲜味味觉 。最晚到西汉时 , 豆酱便已经成型 , 还出现了卖豆酱、豆豉的巨富 , 可见民间需求量之大 。到了东汉 , 酱油也以清酱的名称出现在记载中 。
向左滑动
见过酱油的制作过程 , 就会理解这个名字有多传神 。
图1摄影/吴学文 图2/视觉中国
更重要的是 , 西汉时豆腐也脱胎于豆浆被发明出来 , 有了这个原点 , 才有日后让人眼花缭乱的豆制品 。试想如果没有豆油、豆酱、酱油、豆制品 , 中餐将出现怎样的缺憾?
中国大豆看龙江 , 龙江大豆看黑河
如今东北平原提供了中国大豆的主要产量 , 东北人更是传承了中国人自古对豆制品的热爱 。逛一趟东北早市 , 就能看到大豆的无数种吃法 , 以至于出现了宁可一日无肉 , 不可一日无豆的说法 。
位于黑河的北大荒建设农场 。
摄影/苏云鹏
如果有机会尝尝真正的东北农家菜 , 你会淹没在豆芽、豆腐、豆干、豆皮、毛豆、素鸡的海洋里 。铁锅炖里有豆腐 , 老虎菜里有豆皮 , 千张蘸酱更是用大豆蘸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