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历史真相:被误解千年的李白 长安历史之最( 六 )


即便如此 , 他仍然感激李璘邀请他加入北伐叛军的队伍 。他从未埋怨李璘 , 更未学别人对着落败的李璘踩上一脚以示割裂 。最痛苦的时候 , 他曾违心说自己是被胁迫入了李璘幕府 , 但也是到此为止 。他不说李璘的任何坏话 。在史书将李璘丑化成一个蠢货的时候 , 他还在感念李璘的知遇之恩:
秦赵兴天兵 , 茫茫九州乱 。
感遇明主恩 , 颇高祖逖言 。
过江誓流水 , 志在清中原 。
拔剑击前柱 , 悲歌难重论 。
我李白是要学祖逖北伐 , 志在消灭安史叛军平定中原 , 现在竟然被人当成了乱臣贼子 , 天理何在呀?
他向帝国的官员、认识的老朋友求助 , 希望能够洗脱罪名 。他甚至对身为讨伐李璘军队总统帅的高适 , 发出过乞求救援的信号 , 寄希望于他们曾一起漫游所建立的友谊 , 能够抵抗政治立场的侵蚀 。
他在浔阳狱中 , 托要去广陵拜谒高适的张秀才带去了他的一首诗 。在诗里 , 他谈古论今 , 将高适比为张良 , 并大加赞赏 。没有说出来的一层意思 , 则是希望高适伸出援手 , 为他洗脱罪名 。
高公镇淮海 , 谈笑却妖氛 。
采尔幕中画 , 戡难光殊勋 。
我无燕霜感 , 玉石俱烧焚 。
但洒一行泪 , 临歧竟何云 。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
高适对李白的求助 , 没有作出任何回应 。相反 , 从高适的诗文集来看 , 这名依靠打败李璘军队而仕途平步青云的诗人 , 为了与对立者李白切割 , 将李白的名字从他的诗文集中彻底删掉了 。天宝三载(744)以后 , 他和李白、杜甫同游梁宋间的诗文题目 , 但凡出现李、杜之名 , 都被他改为“群公” 。
只有仕途同样困顿的杜甫 , 依然那么膜拜和相信李白 。
从阵营来看 , 杜甫算是最早投奔唐肃宗的元老级臣子 , 但后来因为替房琯求情而被唐肃宗疏远 , 断了前途 。但作为忠臣的杜甫 , 听说李白的遭遇后 , 并没有抹除他们的记忆 , 也没有像高适那样做出切割的举动 。相反 , 他写下了许多怀念李白的诗作 , 这些诗作虽然无助于身处困境的李白 , 但至少说明 , 李白的痛苦和落寞 , 有人懂 。
不见李生久 , 佯狂真可哀 。
世人皆欲杀 , 吾意独怜才 。
敏捷诗千首 , 飘零酒一杯 。
匡山读书处 , 头白好归来 。
——杜甫《不见》
浮云终日行 , 游子久不至 。
三夜频梦君 , 情亲见君意 。
告归常局促 , 苦道来不易 。
江湖多风波 , 舟楫恐失坠 。
出门搔白首 , 若负平生志 。
冠盖满京华 , 斯人独憔悴 。
孰云网恢恢 , 将老身反累 。
千秋万岁名 , 寂寞身后事 。
——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杜甫是李白的“小迷弟” 。图源:摄图网
最终是御史中丞宋若思、前宰相崔涣等人 , 认定李白无罪 , 将他从狱中捞了出来 。宋若思还直接把李白请到军中 , 大加使用 。这似乎表明 , 朝廷高层对“永王之乱”的定性有不同意见 , 所以才会认为李白入狱是冤案 , 并还他清白之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