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历史真相:被误解千年的李白 长安历史之最

#文化历史解析#
人生的最后五年 , 诗仙李白被命运扼住了喉咙 。
自从在浔阳登上永王李璘的楼船 , 他的理想和抱负在两三个月内就被迅速燃尽 , 余生抱着一堆灰烬 , 四顾茫然 。
他一遍遍地解释 , 一次次地找人 , 落笔皆是苦涩的诗句 。
他早些年被公认为“谪仙人” , 为人潇洒 , 诗风豪逸 。但到此时 , 那口“仙气”已然离他而去 , 他像个掉落凡间的孩子 , 惊恐无措 。
权力与舆论强加给他的罪名 , 以及由此带来的牢狱之灾和声名受辱 , 让他在最后的年月里痛苦不堪 。他的处境 , 正如他的“小迷弟”杜甫当时所写的——“世人皆欲杀” 。
他 , 李白 , 大唐盛世的狂士与歌者 ,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 , 变成了一个国人皆曰可杀的叛国者 。
他无数次执笔写诗申冤和抗辩 , 一次次还原被权力篡改的真相 。但大唐的子民 , 以及后世每一个时代的人们 , 都只愿意诵读他喝酒吹牛时豪情四溢的诗句 , 没有人愿意去读他晚年那些悲苦、泣血、隐晦的诗行 。
每个人只当这个真实的诗人 , 没了人生的最后五年 。
即便有 , 也是狗尾续貂的五年 , 声名败坏的五年 。
历史就这样书写了一个人生断裂的李白 。直到宋代 , 直到现在 , 李白参加永王李璘起兵的经历 , 仍被当作叛国谋乱的污点 , “文人之没头脑”的体现 。
根本没有人在乎他本人在乎的真相 。
南宋画家梁楷《李白行吟图》
01至德元载(756)十二月 , 在庐山避乱的李白 , 迎来了一个神秘人物 。
来人叫韦子春 , 身份是永王李璘的重要谋臣 , 任务则是游说李白出山加入李璘的幕府 。
李白说韦子春“三顾茅庐” , 他终于答应出山了 。但实际上 , 他极有可能一下子就爽快地答应了 。他在《赠韦秘书子春》一诗中 , 记录了这次志同道合、相见恨晚的谋面会谈过程:
斯人竟不起 , 云卧从所适 。
苟无济代心 , 独善亦何益 。
惟君家世者 , 偃息逢休明 。
谈天信浩荡 , 说剑纷纵横 。
谢公不徒然 , 起来为苍生 。
……
气同万里合 , 访我来琼都 。
披云睹青天 , 扪虱话良图 。
留侯将绮里 , 出处未云殊 。
终与安社稷 , 功成去五湖 。
韦子春确实有辩才 , 一下子就说到李白的心坎上 。他看出李白表面是一个隐居的高士 , 内心却放不下济世情怀 , 还是想学东晋名士谢安 , 关键时刻出来救苍生、建功业 。
韦子春将永王李璘的“良图”——平定叛乱、收拾河山的计划 , 向李白和盘托出 。
李白听完 , 直接感慨说“披云睹青天” , 平定中原乱军 , 好像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他已经在想着 , 自己在跟随李璘建立不世之功后 , 像范蠡一样功成身退 , 深藏功与名 。
当时 , 李璘率军从江陵(今湖北荆州)东下 , 趋广陵(今江苏扬州) 。李白告别妻子宗氏 , 登上了李璘的楼船 , 一路东下 。在给妻子的诗中 , 他对前景充满了信心 , 跟妻子调侃了一下将来自己佩相印归来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