衮服


衮服

文章插图
衮服衮服 gǔnfú,简称“衮”,古代皇帝及上公的礼服 。与冕冠合称为“衮冕”,是古代最尊贵的礼服之一 。是皇帝在祭天地、宗庙及正旦、冬至、圣节等重大庆典活
【衮服】robes worn by the emperor;ceremonial dress for royalty∶天子穿的礼服 。即卷龙衣 。
基本介绍中文名:衮服
外文名:robes worn by the emperor;ceremonial dress for royalty
别称:卷龙衣
用途:重大庆典活动的礼服
释义衮服 gǔnfú简称“衮”,古代皇帝及上公的礼服 。与冕冠合称为“衮冕”,是古代最尊贵的礼服之一 。是皇帝在祭天地、宗庙及正旦、冬至、圣节等重大庆典活
衮服

文章插图
万曆帝缂丝十二章福寿如意衮服 定陵出土动时穿用的礼服 。中国传统的衮衣主体分上衣与下裳两部分,衣裳以龙、日、月、星辰、山、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纹为饰,另有蔽膝、革带、大带、绶等配饰 。
衮服

文章插图
明朝在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始定衮冕制度,至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时又分别做过补充修改 。皇帝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种织于衣,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绣于裳,十二旒冕 。亲王上衣绘山、龙、华虫、火、宗彝5章花纹,下裳绣藻、粉米、黼、黻4章花纹 。共9章,九旒冕 。其实亲王以下就不能被称作衮服了,因为亲王以下的冕服不绣龙,但明代都称为衮冕 。世子七章,八旒冕 。郡王五章,七旒冕 。朝鲜曾获赐五章衮衣,后建文赐朝鲜以郡王爵服九章衮服,遂为定製 。图案十二章图案各有深刻的寓意 。据载,十二章图案起源甚早,早在周朝以前即已成为天子礼服上的装饰 。日、月、星辰称为“三光”,取其“照临”之意 。
衮服

文章插图
十二章纹饰
衮服

文章插图
山,能行云雨,人所仰望,取其镇重之意 。龙,变化无方,取其神 。华虫为雉,文采昭着,取其文 。宗彝,为宗庙祭器,绘虎、蜼二兽,取其祀享之意;又有一种说法认为,宗彝绘虎,是取其严猛,绘“蜼”(一种长尾猴),是取其智 。遇雨以尾塞鼻是其智 。藻,水草之有文者,取其文,取其洁 。火,取其明,取其炎向上 。粉米,即白米,取其洁白能养人 。黼作为斧形,刃白而銎黑,取其能断之意;又有一说,按八卦方位,白为西方之色,黑为北方之色,黑白之交(即西北方)为八卦中的乾位,乾为天、为阳,故象徵刚健能断 。黻形为“亜”,一说认为是古“弗”字,取“拂弼”之意;另一说认为,是两“己”或两“弓”相背,取臣民背恶向善之意,亦取君臣离合,去就之理 。这十二间图案,虽然古人释意不尽相同,但都具有美化王权的政治意义 。文献记载按万曆《大明会典》所记,明朝皇帝冠服制度中,以衮冕服等级最高 。是皇帝祭祀天地、宗庙、社稷、先农,以及正旦、冬至、圣节、册拜时服用的礼服 。其制由冕(冠)、衮(由上衣和下裳两部分组成,饰有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图案)、大带、革带、玉佩、蔽膝、绶、中单相配,构成一套在特定场合服用的礼服 。但这只是典制上的规定 。事实上,明朝自英宗而后,皇帝服装中还另有一种袍式的衮服,上面也饰有前述的十二章图案 。这种衮服与《大明会典》、《明史·舆服志》所载衮服制度的不同之处,不仅在于不取上衣下裳之制,而且在服用时不一定戴冕,虽腰围革带,却不系蔽膝、玉佩和绶等其他装饰物 。有关这种衮服的情况,《大明会典》、《明实录》、《明史》等文献均失于记载,明清两代的私人着述亦未言及 。然其实例则有两处可见:一为南薰殿旧藏帝王像 。该画像中,自明英宗始,明朝诸帝的着装均为此种衮服 。一为明定陵的出土文物 。定陵出土明神宗朱翊钧此种衮服共为5件 。其中,刺绣品3件,均为红色底料;缂丝品2件,底色为一红一黄 。袍服式样、图案构成均与南薰殿旧藏明朝帝王像相同 。由于文献对此种衮服缺乏明确的记载,学术界对于此种衮服究竟属于什幺性质的服装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