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大乘八宗之一 华严宗


中国佛教大乘八宗之一 华严宗

文章插图
华严宗(中国佛教大乘八宗之一)华严宗,为中国(大乘)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也是中国佛教八宗之一 。祖庭是西安华严寺 。
华严宗,依《华严经》立名,故称华严宗 。又称贤首宗、法界宗、圆明具德宗,发源地为陕西西安华严寺 。该宗依《大方广佛华严经》立法界缘起、事事无碍的妙旨,以隋代杜顺和尚(公元五五七至六四〇年,即法顺)为初祖 。
【中国佛教大乘八宗之一 华严宗】华严主要教理为法界缘起说 。宇宙万法、有为无为、色心缘起时,互相依持,相即相入,圆融无碍,如因陀罗网,重重无尽;并用四法界、六相、十玄等法门,来阐明无尽缘起的意义 。其理论有四法界、六相、十玄门等 。
基本介绍中文名:华严宗
祖庭:西安华严寺
性质:中国佛教八宗之一
始祖:杜顺和尚
实际创始人:法藏法师
发源地:西安华严寺
观法:法界观
简介华严宗,又称贤首宗,汉传佛教的流派之一,此宗以《华严经》为所依,故称为华严宗 。以唐之帝心杜顺和尚为始祖,云华智严法师为二祖,贤首法藏法师为三祖,清凉澄观法师为四祖,圭峰宗密禅师为五祖 。宋朝加入马鸣、龙树而为七祖 。实际创始人是法藏,但传统上以龙树菩萨为初祖 。因法藏受封贤首国师,故此宗或称为贤首宗 。大唐道璇律师于日本天平八年,赍《华严宗章疏》入日本,新罗之审祥往大唐,从贤首学华严,后至日本,住于大安寺 。日本始有华严宗 。十宗略说华严为经中之王,秘于龙宫,龙树菩萨乘神通力诵出略本,流传人间 。
中国佛教大乘八宗之一 华严宗

文章插图
华严寺有唐杜顺和尚者,文殊师利化身也 。依经立观,是为初祖 。继其道者,云华智严贤首法藏以至清凉澄观,而纲目备举,于是四法界十玄门六相五教,经纬于疏钞之海,而华严奥义如日丽中天,有目共睹矣 。后之学者,欲入此不思议法界,于诸祖撰述,宜尽心焉 。在判教上尊《华严经》为最高经典,并从《华严经》的思想,发展出法界缘起、十玄、四法界、六相圆融的学说,发挥事事无碍的理论 。此派从盛唐立宗,至武宗灭佛后,逐渐衰微 。祖庭华严寺是中国佛教华严宗的祖庭,是唐代长安城南樊川八大寺之一,位于现在西安市南十五公里的少陵原半坡,居高临下,俯瞰樊川 。
中国佛教大乘八宗之一 华严宗

文章插图
西安华严寺华严寺由初建到以后数百年间,无高大殿堂建筑的记载,而只记有凿原为窟,以安置佛像及僧众居住,华严寺可以说是黄土高原上一座典型的窟洞寺院 。从塔的记载看,这里曾有华严宗初祖杜顺坐定身骨的墓塔、二祖智俨塔、三祖贤首塔、四祖澄观塔 。但在清乾隆年间,发生了少陵原崩塌事件,仅存砖塔两座,其余全毁 。1930年陕西大旱,朱子桥居士来陕西赈灾,与佛教界人士瞻礼华严寺塔时,见到元代重修碑内有“修塔即降甘露”的文句,便于塔前发愿“重修两塔,祝愿普雨” 。不日即天降大雨,朱子桥遂与佛教界人士动工修塔 。华严寺现存的两座塔中,东边的是杜顺的灵骨塔 。杜顺(556——640年),俗姓杜,雍州万年县(今陕西长安县)人,18岁出家,皈依因圣寺珍禅师学习禅观 。因圣寺也是一座窟洞寺,相传珍禅师修寺时,有一只灵犬在洞内衔土,往返劳而不倦 。杜顺一生中,有不少为人治病、除害行善的事迹,受到当时僧俗的崇敬,这对他传法十分有利 。唐太宗慕其盛名,引入内宫隆礼崇敬,后妃、王族、贵臣奉之如生佛 。杜顺虽是禅师,但又以华严为业,住静终南山,着《华严法界观门》、《华严五教止观》,为华严宗初祖 。杜顺圆寂时,有两只鸟飞入房中,悲鸣哀切 。杜顺尸身一个月后仍肉色不变,一直有异香飘出,后起塔藏葬 。现存的杜顺塔呈方形角锥体,共7层,高约21米,为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 。每层叠涩出檐,檐下均砌两层菱角牙子,塔身壁面用砖砌成扁柱、栏额、斗拱、昂等,第三层嵌有“无垢净光宝塔”刻石 。原西边的塔是华严宗四祖清凉国师澄观的灵骨塔 。澄观(737——838年),俗姓夏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华严宗实际创始人法藏圆寂后数十年,中兴华严宗的着名思想家和学者 。澄观11岁出家,以后遍寻名山,旁求秘藏,广学诸宗 。因感华严的旧疏文繁义约,决心撰华严新疏,历时四年撰写《大方广佛华严经疏》二十卷,后又作《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数十卷,这两部书后合刊为《华严经疏钞》,是《华严经》注疏中最重要的着作,因此澄观有华严疏主之称 。澄观多次奉敕译经撰疏、入殿讲经,深得皇室尊崇,被委任为天下大僧录主持全国佛教 。澄观世寿一百零三岁圆寂,历唐玄宗至文宗九朝 。澄观弟子很多,圭峰宗密、东都僧睿、海外法宝及寂光号为门下四哲;宗密不仅继承其学说,而且发扬光大,被称为华严五祖 。澄观的一生以振兴华严为目标,他批判慧苑两重十玄说和四教说,恢复和继承了法藏的五教判释和十玄宗义,并加以发挥,吸收天台宗一念三千的性具说,以发扬华严性起的教义 。由于他受禅宗思想的影响,从而极力将华严思想与禅宗融通 。澄观的禅教一致、诸宗融通的思想,对中唐以后的中国佛教有很大的影响 。教义教义1、十玄门真如法界随缘转动而成差别之诸法,诸法各各缘起圆融无碍,称为十玄缘起无碍 。(一)同时具足相应门:总说时空相即相入 。(二)一多相容不同门:万有异体相入之关係,一中有多,多中有一 。(三)诸法相即自在门:万有同体相即之关係,空有相即,诸法融通 。(四)因陀罗网境界门:万有相即相入不只一重,一珠中有无数珠影,互相映现无有穷尽 。(五)微细相容安立门:极细微中,亦容摄一切万法 。(六)秘密隐显俱成门:表里俱成无碍,无有前后 。(七)诸藏纯杂具德门:诸法相互摄藏,一法中具一切法为杂,诸法融成一法为纯 。(八)十世隔法异成门:过现未三世,三世各三为九,摄在一念中成十世 。前后差别无碍异成 。(九)唯心迴转善成门:或善或恶,皆由心之转变 。(十)託事显法生解门:以上所说甚深难解,故託事物令生解 。以浅近事法,显深妙之理 。事物相即相入无碍自在,而差别之相历然分明,实具重重无尽缘起一体之关係 。故观一微尘:可举法界而全收之 。此事事无碍玄妙不可思议的道理,称十玄门 。2、六相(一)总相:一法含多法而成 。即一含多德 。(二)别相:法有色心之别 。多德非一 。(三)同相:事物虽有多义,而同成一总,不相违 。(四)异相:多义相望而各异,虽差别会成一体,然又不失其各部分之特质 。(五)成相:部分相依而成全体,由差也融成—体 。(六)坏相:差别而各住自法不可移动 。3、法界观为显示法界缘起,以十玄、六相表示事事无碍,相融相即 。法界有事理之别,事:法是诸法,界是分界 。诸法各有自体而分界不同故名法界 。总该万有回法界 。如天台家之十法界不同 。理:指真如之理性谓法界,即实相、实际、法性等答法界之异名,其体一故 。界有因义,依之而生诸圣道,或性义,诸法所依之性(同一空性) 。五教分别各一个缘起:小乘,业感缘起,即惑、业借三道展转 。大乘始教,赖耶缘起,藏识执持种子,遇缘现行,由现行法再薰习成种子,以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三法展转同时因果 。终教,真如缘起,如来藏俱染净二道,染道为生灭门,随染缘现六道;净道,随净缘现四圣 。以真如之体,生灭之相,因缘之用,说明缘起 。顿教,性空缘起,诸法虽性空而不碍缘起之假有 。或说顿教知妄即真不立缘起 。圆教,法界缘起,即是本宗的思想 。即法界之事理,有为无为,色心、依正尽为一大缘起,更无单立以一法成一切法,而以一切法成一法,万有缘于万有而起,称法界缘起 。法界只是一心,此—心总该万有,名一真法界(绝对真实的真如) 。就其融摄万有而言,便成四种法界 。(一)事法界:一一差别事法各各分齐 。(二)理法界:无穷尽的事法都同一体性 。(三)事理无碍法界:体性与差别的事法不相妨碍 。(四)事事无碍法界:诸法各自差别,各住自性而事事相望,各别缘成,一线通尽多缘,力用交涉,无碍自在,重重无尽,一一事法不坏本相而互相涉入无碍 。以事法界为体,建立三观:(一)以理法界立真空观:观诸法无性,当体即空 。(二)以事理无碍法界立事理无碍观:观理遗于事,事法无不是真理 。(三)以事事无碍法界立周遍含容观:真理遍在事相上,事相与真理无碍 。起源佛灭后七百年,龙树菩萨从龙宫传来《华严经》 。东晋时,印僧佛陀跋陀罗在扬州道场寺译《华严经》,以及其他诸师的讲传疏解 。唐杜顺和尚(传系文殊菩萨转世)悟入华严法界,始倡华严宗 。着有《法界观》,《五教止观》,发扬华严法门 。初传智俨,作《华严经搜玄记》十卷,发明十重玄门,以六相融会之 。次传至贤首大师,作《探玄记》、《游心法界记》、《一乘教义分齐章》等,总判释尊一代教化为五时八教,集华严宗之大成 。武后时,实叉难陀重译《华严经》四万五千偈,世人称为新经 。时清凉大师澄观作《华严经大疏钞》,博大精微,总括小大行相,无倚无偏,大振华严宗风 。清凉法嗣宗密,原为禅宗学者,改宗华严,着有《原人论》,禅教并重 。其《圆觉经疏钞》,与清凉思想一以贯之 。本宗所依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