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诗派( 四 )


田园诗派

文章插图
田园诗派春天来了,燕子双双回到自己的草庐 。一年来自己的门庭日见荒芜,但仍然坚持着贫穷的隐居生活 。有些朋友并不理解自己的态度,一再劝说出仕 。可是燕子却翩翩而来,丝毫也不嫌弃它们的旧巢以及自己这个贫士 。似乎燕子在问诗人:我的心是坚定的,你的心也像我一样坚定吗?这首诗好像一个美丽的童话,浅显平淡却有奇趣 。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例如:“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 《读山海经》其一)“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两个“亦”字,物我情融,耐人寻味 。又如:“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归园田居》其五)一条山涧、一只鸡、一根荆薪,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一经诗人点化便有了生活情趣,显示出他对邻人的亲切,以及农村淳朴的风俗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平淡的十个字便写出了雪的轻柔之美 。关于陶诗的这个特点,苏轼概括为“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十分精闢 。他的田园诗的语言不是未经锤鍊的,只是不露痕迹,显得平淡自然 。正如元好问所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⑸例如:“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杂诗》其一)“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杂诗》其二)“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 。”( 《和郭主簿》其一)“待”字、“掷”字、“贮”字,这三个动词都是常见的,看似平淡却很精彩,不可更易 。田园诗派的田园诗,在人读来初觉平淡,再咏则有“平中蕴奇、枯木茂秀”之感,诗人对于语言文字的提炼运用达到了很高的造诣,他把自己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融入到诗作之中,使人读之仿佛身临其境,在自然恬静的田园中漫步一样,给人无穷的遐想,正所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如《饮酒》之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意言 。”
田园诗派

文章插图
田园诗派这是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乡村生活的写照,透过文字看到“面山结庐、抱膝吟歌、採菊观日、笑傲风月”的隐者形象 。静谧的山林与倦飞的鸟儿与诗人问答,这时作者的心境不是用语言所能描述的 。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极力嚮往自然和田园生活的愿望也可表现一斑 。同时也可以看出诗人对于事物的表现手法和意境的延伸是非同寻常的,寥寥数字将人对生活的态度、对自然的热爱、对事物的描写、对世事的鄙视,表现得一览无余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的田园诗创立了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田园诗派,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甚至被看成是“为诗之根本準则” 。但笔者觉得陶渊明的每一首田园诗都是他唱响的一曲心路之歌,或借物抒情,或以花讽世,或指桑骂槐……其实都是他发出的血泪呻吟,虽然那血没有流在竹简和纸上,但是他的血和泪都是在心里流淌,流出的是苦和悲,是徘徊和忧郁,是一代人无声的抗争,是一曲苍凉的悲愤之歌,是他恨世厌俗的铁骨发出的铮铮亢音 。他的人格、他的志向、他的诗情在今天对于我们也有着积极的影响!流派风格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着名诗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闢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陶渊明的诗,可以分为述怀、哲理和田园诗三部分,共约六十首左右,而田园诗三十首左右,约占一半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中国诗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田园诗的奠基之作 。他继承了古代农事诗的优良传统,扩大了诗歌题材,并在思想艺术上有新的突破,在玄言诗瀰漫的东晋诗坛上,独树一帜,为诗歌的发展开闢了新的道路 。隋唐以后大批以田园诗创作着称的诗人和诗作陆续涌现,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