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诗派( 三 )


田园诗派

文章插图
田园诗派艺术特色具体地说,陶渊明的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情、景、事、理的浑融田园诗派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必能够悟出之理 。陶诗重在写心,写那种与景物融而为一的、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心境 。他无意于模山范水,也不在乎什幺似与不似,只是写出他自己胸中的一片天地 。陶诗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理为统摄 。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伴随他锄草归来的月亮,依依升起的炊烟,不嫌他门庭荒芜重返旧巢的春燕,在中夏贮满了清阴的堂前林,床上的清琴,壶中的浊酒,以及在他笔下常常出现的青松、秋菊、孤云、飞鸟,都已不是寻常的事物,它们既是客观的又是体现了诗人主观感情与个性的,既是具象的又是理念的 。且看《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前四句讲了“心”与“地”也就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係,只要“心远”,不管在什幺地方都不会受尘俗喧嚣的干扰 。“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偶一举首,心与山悠然相会,自身仿佛与南山融为一体了 。那日夕的山气、归还的飞鸟,在自己心里构成一片美妙的风景,其中蕴藏着人生的真谛 。这种心与境的瞬间感应,以及通向无限的愉悦,是不可落于言筌的 。正如《古学千金谱》所说:“篱有菊则采之,採过则已,吾心无菊 。忽悠然而见南山,日夕而见山气之佳,以悦鸟性,与之往还 。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一片化机,天真自具 。既无名象,不落言诠,其谁辨之 。”
田园诗派

文章插图
田园诗派 《拟輓歌辞》其三也是情景事理四者浑融的佳作:“荒草何莽莽,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这首诗先写亲友为自己送葬的情事,“荒草”、“白杨”烘托出悲凉的气氛 。然后说人皆有死,谁也不能避免,而一个人的死去对活着的人来说并无太大的影响,不必过于执着 。最后两句以理语作结,统摄了全诗 。死亡是人的一大困惑,这个困惑被陶渊明勘破了 。田园诗派诗中的“理”不是抽象的哲学说教,而是在生活中亲自体验到的,其中包涵着生活的情趣 。他的田园诗表现了他对宇宙、历史和人生的认识,是探求其奥秘和意义的结晶,而这一切又是用格言一样既有情趣又有理趣的语言表现的,取得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 《杂诗》其一)“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杂诗》其二)“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杂诗》其一)“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饮酒》其十四)“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归园田居》其四)“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 。”(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中》)“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饮酒》其八)这些诗句言浅意深,富有启示性 。清人潘德舆说陶渊明“任举一境一物,皆能曲肖神理”( 《养一斋诗话》),是中肯之论 。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前人往往用“平淡朴素”概括田园诗派的田园诗的风格,然而他的田园诗不仅仅是平淡,它的好处是在平淡中见警策;它不仅仅是朴素,而且是在朴素中见绮丽 。他的田园诗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豆苗、桑麻、穷巷、荆扉,而且一切如实说来,没有什幺奇特之处 。然而一经诗人笔触,往往出现警策 。陶诗很少用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只是白描,朴朴素素 。如:“种豆南山下”,“今日天气佳”,“青松在东园”,“秋菊有佳色”,“悲风爱静夜”,“春秋多佳日”,都是明白如话 。然而,平淡之中可见绮丽 。又如《拟古》其三: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从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